九零年代是電視機時代的最後輝煌,也是在那時候無數喜愛籃球的孩子們從日本著名中鋒口中得知「能控制籃板球的人就能控制整場比賽!」於是孩子們便就此被騙了整整三十年。

但在近年——特別是前幾天,這樣的價值觀崩解的厲害。

每當休士頓火箭打出一場反傳統思維的的比賽,就不斷的逼使人們去思考籃球的本質,一場職業籃球比賽應該怎麼呈現,他是否只需要贏球就好;如果前者答案為是,那又要怎麼去贏球。

在復賽的第二戰,休士頓面對的是比他們高大許多的密爾瓦基,這兩支球隊相似又相遠,他們都追求空間,但是公鹿注重的是尺寸,而火箭則是要求機動性。

這場比賽中,火箭就如他們一如往常般做的——走在聯盟主流的對面——不是去加強彌補弱點,而是在自己極端的優勢中走得更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鹿多搶了29個籃板,同時禁區得分多得了40分,這個差距之巨大,得靠著極高的效率才能補平,但是火箭的三項命中率也只有39.6/34.5/87.1%,比起公鹿的49/25.8/74%好不到哪去。但是他們出手了61次三分球、命中21個,而公鹿只有35中9,反映在比賽結果上的就是他們以4分之差贏球。

《ESPN Stats & Info》指出,公鹿成為NBA史上首支球隊單場比賽得到110分以上、把對手命中率壓在40%以下、比對手多搶了超過25顆籃板,最後卻輸球的球隊。數據網站《Stat Muse》指出,火箭隊的先發陣容中身高最高的球員不超過6呎7吋(約201公分),但本季面對公鹿、湖人、快艇、塞爾提克、爵士、獨行俠等聯盟一級強隊,卻打出8勝2敗的成績。



所以帕波維奇(Gregg Popovich)那細想有點讓人毛骨悚然的預言真的成真了嗎?這已經是個打開數據表你只需要看三分球命中數/命中率的年代了?

如果我們深信理性主義,認為數字可以解釋社會科學和現象,那麼你應該會被這一組數據給說服——

火箭這一季三分球數據為:出手44.3次、命中15.5,命中率為34.9%。聯盟平均三分球命中數率為35.7%,如果火箭能把自己的命中率提升到聯盟的平均值,那麼每場他們大約可以投進16顆三分球,而只要達到這個數字,他們本季在這34場比賽裡,只輸了6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若是他們只投進14顆三分球,戰績為14勝13敗,勝率立刻掉到了5成。

看完命中數後,反過來看命中率,這一季他們的三分球命中率維持在36%以上的比賽,總計24勝2敗。

不是只有這一季才出現這種畫面,2016年雷霆在各方面都壓制住了勇士,但奧克蘭靠著三分球突圍而出,最終在第七戰晉級。火箭沒有史上最出色的射手組合,但就算如此,他們證明了勉強出手、甚至亂扔一通,都比不出手要來的強。

NBA在1979-80賽季就已經將三分球引入比賽,但直到三十年後它才開始成為一支球隊的主力武器,並且在隨後的十年迅速蓬勃發展。15賽季火箭成為歷史上首支賽季場均出手達30次以上的球隊,比上一季還要多了將近6次;2016-17賽季德安東尼(Mike D’Antoni)接手火箭場均出手數從30.9次,上升到40.3次,然後他們的戰績從41勝升到55勝。

過去的球員無法在高強度的對抗中駕馭這麼長的射程,因此三分球還只能是配角;但當球員的身體素質和投射技術提升上來,能夠穩定的在22-23呎的距離維持命中率時,意義就不一樣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季聯盟兩分球命中率為52.3%,這意味著一個三分球命中率34.8%的選手,出手一次的的預期得分值就能追平聯盟平均。今年賽季剛好有兩人的場均三分球命中率為34.8%,分別是哈特(Josh Hart)和布萊索(Eric Bledsoe),在他們前面還有114名聯盟球員比他們更準。這代表著大部分水準以上的先發球員,隨便扔一個三分,都比去投兩分更好。

三分球在當今籃壇已經是顯學了,或許不需要這麼多數據來鼓勵一支球隊去多投,但是火箭近乎迷戀的出手方式,顯然是在光譜的另一邊,莫雷(Daryl Morey)、德安東尼和哈登(James Harden)都深信不顧代價的出手三分球利大於弊,如果他們真的成功,這或許會是對至今為止籃球哲學的一次翻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