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近十年的風向是短期無法突破就要組團、球員對現況不滿或是其他想法就要喊「Trade Me」,那願意說自己想要留下來的人,有沒有能力扭轉這個風向?



眼前我們又有了一個例子。



對密爾瓦基公鹿來說,2019-20球季是成功的,也是不成功的。成功在於,他們用隊史第三高勝率在這個因武漢肺炎疫情而被中斷的球季拿下56勝17敗,高居聯盟龍頭,連續第二年稱霸例行賽。但不成功在於,去年東區冠軍賽浪費2:0的領先,反而被暴龍連拿四勝淘汰,今年捲土重來的公鹿竟然又退一步,在東區第二輪就被熱火以4:1擋在東區冠軍賽門外,就算不管客觀背景,任何一支聯盟龍頭在分區冠軍賽之前被淘汰,都算得上是冷門,因此公鹿這個「第二輪止步」的結果,絕對很難讓人滿意。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次東區龍頭打不進東區冠軍賽其實沒多遠,就是兩年前的暴龍,當時暴龍在第二輪被LeBron James率領的騎士橫掃。上一次有聯盟龍頭連分區冠軍賽都看不到,是2012年,當時和馬刺並列聯盟戰績最佳的公牛,在東區第一輪首戰就折損當家王牌Derrick Rose,最後被七六人上演「老八傳奇」。而上一次獨居聯盟龍頭卻打不進分區冠軍賽的球隊,是2010年第二輪敗給塞爾提克的騎士,那也造成季後LeBron James找了Dwyane Wade和Chris Bosh在邁阿密「組團」、進而影響這十年NBA版圖的事件。



公鹿當家球星Giannis Antetokounmpo在這個系列賽之前,原本已經是聯盟呼風喚雨的超級球星之一,他可以連續兩年在東區明星賽票選居冠、得以擔任明星隊隊長,可以先拿下年度MVP、今年又奪下最佳防守球員、等著挑戰史上第12位衛冕MVP以及第3位單季包辦MVP和DPOY者,實力人氣都在聯盟金字塔頂端,場外形象也無比良好,但這樣一個新生代的偶像級人物,卻在第二輪被有備而來的熱火搞得七葷八素,外線不佳的缺點被放大,G2還犯下致命犯規在槍響前讓Jimmy Butler罰進致勝兩分,G4因傷提前退場,G5缺陣眼睜睜看著公鹿被淘汰,幾乎已經預訂了今年季後賽評價最崩盤的球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除了個人表現外,更大的議論在場外馬上傳開,就是合約將在2021結束、成為自由球員的Antetokounmpo,馬上被各界討論接下來的轉隊可能,各種迷因哏圖似的球衣合成照紛紛在社群網路上出現,好像這兩年結果不如預期的公鹿就必須在敗戰苦果後又要失去當家王牌——就像騎士、雷霆、鵜鶘曾發生過的事情一樣。







有的時候我們似乎不太能責怪這種風氣的形成,在2008以前,我們以為「組團」是2003年Karl Malone和Gary Payon那樣在生涯尾聲的放手一搏、又或者是Kevin Garnett、Ray Allen那樣在母隊超過十年鞠躬盡瘁後、當母隊想要邁入重建時和平分手後趁還有幾年好光景而追尋冠軍夢的選擇,但在2010年之後,LeBron James告訴我們,只要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即使在顛峰期都不見得開始的25歲,也可以去找球星合作,迅速組成爭冠球隊。



不論是LBJ、Kevin Durant、Paul George、Anthony Davis,每個都符合「大球星+小市場母隊」的條件,每個都在28歲以前轉隊,LBJ和KD等到FA時頭也不回的離開,PG和AD甚至在合約還沒到期就高喊「Trade Me」,AD甚至等同於放棄刷新史上紀錄的DVPE續約價碼也堅持要離開紐奧良,當這種球星轉隊越來越頻繁、星度越來越高,以至於球迷從看到頂尖球星轉隊就吃驚、到覺得稀鬆平常、再到甚至自己腦補球星想要轉隊,在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規定的頂薪續約年限縮短之後,NBA彷彿就成了一場速度戰,不只是球場上的節奏越來越快,球場外的操盤也越來越快,手握再大咖的球星,只要短期內看不見組隊成效,就得開始煩惱他可能離開的各種風聲。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現在輪到了Antetokounmpo,嗯,即使他在第一時間就說「這不會發生」回應記者詢問他是否考慮轉隊的問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