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假日就是全明星賽了,而明星賽第一個看點即是由聯盟一、二年級生所組成的新秀挑戰賽。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獨領風騷數百年」,NBA年年都有新血加入,在一整季高強度的競爭下,誰才是那個才人?又是誰能獨領風騷成為新人王呢?以下我們將從不同的數據面向來分析,究竟是什麼因素才能造就 NBA 的 ROY (Rookie Of The Year)。

註:本文所使用的數據範圍為 2000-01 到 2019-20 年,而評價指標則是評論一個球員時所用的常見指標。



1.上場時間


首先,我們從上場時間開始,就算再怎麼好的球員,沒辦法上場的話就沒辦法直接幫助球隊,同時上場時間也代表著球隊對此球員的信賴程度以及球員本身的健康程度,越被球隊信賴的健康球員就能有更多的上場時間,因此這是評斷一位球員重要程度的基準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同王者降臨般挾帶著雷霆萬鈞氣勢進入聯盟的 LeBron James,在新人年就以平均上場時間 39.5 分鐘成為當時騎士隊的主力先發,也是 00-01 年以來新人王中首年平均出場時間最長的球員。LeBron 極佳的身體素質以及全能的球風為當時的聯盟注入一股全新的能量,並影響著往後的數十年。至今,LeBron 仍是 NBA 中最有價值球員的競爭者之一。

Top3:
LeBron James (39.5分鐘/79場)
Damian Lillard(38.6分鐘/82場)
Blake Griffin(38.0分鐘/82場)



2.得分能力


得分能力是大部分的人評斷一個球員的首要要素,也是最能夠吸引大眾眼光的數據。一個優秀的得分手通常能夠得到更多的進攻機會,幫助球隊拿下更多分數,並帶領球隊走向勝利。

Blake Griffin 在得分能力項目以平均 22.5 分力壓眾將,成為近20年新人王中的得分王。在第一年受傷而整季報廢的情況下,Blake Griffin 不僅沒有被傷病與壓力擊倒,相反地他將外界的質疑與傷病的影響內化成自身的能量。在第二年復出後,他便用一次又一次充滿暴力與狂野的灌籃,向世人證明他是真正的狀元,也是讓當年百廢待興的快艇迎來「Lob City」美名的重要功臣之一。即便現今 Griffin 因為反覆傷勢影響他的上場表現,但他曾經留下的野獸派印象依然深植在人們心中。

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3:
Blake Griffin(22.5分)
Luka Dončić(21.2分)
LeBron James(20.9分)



3.助攻&籃板&抄截&阻攻


除了得分能力外,一個球員能否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長,以不同的方式幫助球隊獲勝也是很重要的觀察項目之一。例如 Dennis Rodman 或 Ben Wallace,他們不擅長得分,卻能以超強的籃板能力以及阻攻能力改變比賽,這是球場上不可忽視的貢獻。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其他數據上各年新人王的表現。

這裡我們採用 FP 的計算方式,最高分由費城76人隊的 Ben Simmons 所拿下。在加入聯盟前即有 LBJ 接班人呼聲的 Simmons,即使首年因為傷勢困擾而無法上場,但在復出後隨即展現他全能地身手,以場均 8.1籃板8.2助攻1.7抄截和0.9阻攻的全能數據在此項目奪冠。擁有優秀傳球視野以及超越後衛規格的身材讓他能輕鬆帶動起全隊的攻擊節奏,即便三分球能力為人詬病,但76人能從東區爐主重回列強,甚至在去年打進東區決賽, Ben Simmons 絕對功不可沒。

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3:
Ben Simmons (29.8分)
Chris Paul (24.7分)
Michael Carter-Williams (24.4分)

註: FP 計分方式為得分*1 + 籃板*1.2 + 助攻*1.5 + 抄截*3 + 阻攻*3 – 失誤*1 。



4.命中率


在每場比賽中,雙方所得到的球權次數都是有限的,要如何將每次的球權確實地換成分數,就仰賴球員的命中率。命中率越高的球員能夠有較高的把握在每一回合都能得到分數,因此,無論是追分時刻,抑或是執行最後一擊,通常都會由當晚命中率最高的球員持球執行。
由於不同球員的打法不同,因此若單純以投籃三圍來比較其實並不公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Daryl Morey 創造出了一種計算公式:真實命中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