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記者會的遊戲畫面露出、製作人的專訪與短暫的試玩後,筆者終於在上週有時間體驗這款新作。除了球員身材、物理碰撞與操作畫面更忠實呈現之外,2K16 在各種模式都有驚艷小改變。

藉由「有圖有真相」的介紹,分享一些各模式中讓人眼光一亮的設定以及一些遊戲中的小技巧,歡迎玩家一起討論交流!



#遊戲操作與畫面

這代的選單移到左側,優點是右拉式的選單讓玩家對子項目一目了然,想找的功能好找了一些。



這代在畫面上最大的改變,筆者認為是球員臂長、胸寬…等身體的整體掃描。看這位肥肥壯壯的,才是我蜂 「Big Al」Al Jefferson 啊!



操作上也有微調,以 PS4 為例,想要如上圖 Al Jefferson 施展背框單打的功力,需要壓住左上角的 L2。

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球部分,地板傳球(○)與高吊傳球(△)已經與一般傳球(✕)的按鍵分開,另外玩家最常問的空中接力 Alley-Oop 傳球改成(△)連按兩次,花式傳球則是(○)連按兩次。

擋拆上也做了調整,L 與 R 鍵可以讓玩家方便選擇擋拆中,球員掩護的方向,以及掩護後要往籃框切或拉出去投外線。

建議大家花點時間,把三位球星的教學影片看完,遊戲基本操作就會上手了。



這代遊戲的球員動作從上一代的 5,000 個增加到 10,000 個,在場上的跑位、卡位…等動作與對抗都更為細緻。對戰上最大的差異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是防守上更重視球員能不能「擋」或「跟」在進攻球員的身邊。只要防守位置移動的正確,進攻者的投籃命中率就會大幅下修,切入也會被自動檔住,反之只要狂按抄球鍵,結局通常是看不到車尾燈的切入上籃…。

進攻上則加強了矮個子上籃的成功率與高智商球員空切與快攻的效益。相較於上一代筆者得分總是破不了 10 分的 Kemba Walker,這代上籃的對抗、技巧與成功率顯著提升。而還是不會投外線的 Michael Kidd-Gilchrist,則在三線快攻或半場跑位時找到很多得分機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