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NBA歷史上幾位非常經典的內線巨獸舉凡被譽為90年代的四大中鋒海軍上將羅賓森(David Robinson)、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尤英(Patrick Ewing)到歐尼爾(Shaquille O’Neal),還有像是鄧肯(Tim Duncan)、姚明、肯比(Marcus Camby)、華勒斯(Ben Wallace)等幾位禁區巨獸,也締造了一些經典對決的戲碼,從早期羅素爺爺Bill Russell對上張柏倫,到後面歐尼爾和姚明的東西大對決,以及近期一點的魔獸霍華德(Dwight Howard)與拜南(Andrew Bynum),上述這些內線大個子有著很強悍的單打能力,無論是在防守和籃板能力都是很有宰制力,不過像是這樣的傳統型內線球員被現代所流行的”小球”給淘汰。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自從聯盟開始吹起小球熱潮,球隊開始不需要傳統的內線長人在拖累球隊的進攻節奏,這點我們可以從近三年稱霸聯盟的兩支球隊勇士和騎士身上明顯看得出來,兩隊的中鋒球員基本上都是球隊裡面的配角,有時候甚至會擺上有外圍能力的大前鋒充當中鋒的角色,基於這點很多的長人不再追求所謂的鴨霸型打法,逐漸轉向於速度和中長距離的投籃,在休賽季期間有看到很多聯盟中的內線長人在做減重訓練,為了跟上球隊整體比賽的速度,本文將會挑出幾位聯盟當中轉型的高砲塔球員作為介紹。​











保羅船長離隊,解放幹籃哥的攻擊範圍—Blake Griffin

今年球季初看得出來快艇有很多機會讓Griffin在高位接球做外線的投射,前幾場比賽下來Griffin的平均三分出手次數高達5.8次,占了所有出手比例的1/3,更驚人的是竟然有高達43.8%的三分球命中率,這點跟以為大家所認識的Griifin有點不同,過去Griffin的生涯當中每場的三分球出手次數都不到1次,一直到去年三分球的出手選擇開始提升,不過命中率還是處在33%左右,看得出來這兩年開始Griffin對外線能力做了不少功夫。

請繼續往下閱讀


Griffin 16-17年投籃分部



Griffin 17-18年投籃分部
回到前幾天Griffin對上拓荒者投進的那顆絕殺三分,如果大家仔細去看那波進攻,可以看出最後這波進攻真的是有打算做給Griffin投三分的,首先透過簡單的掩護讓Griffin上高位接球,接著Beverley透過跑位小小擋住Aminu,也讓Griffin有一個短暫的小空檔出手絕殺或荒者,可見Doc River認為Griffin有外線能力投進最後一擊。










走在前面,表弟轉型高砲塔—DeMarcus Cousins

說到轉型不能不提到去年轉到鵜鶘的表弟DeMarcus Cousins,早在2015年開始表弟就開始有較多的外線出手,到了16年球季平均每場三分球出手已經多達5次,今年前面5場比賽下來更是高達7.6次的三分出手,不過NBA名嘴Barkley曾在節目上提到,Cousins要減少三分球出手的次數,如果只是3成多的三分命中率對球隊幫助是不大的,Cousins還是需要多進攻籃框替其他隊友製造機會。


Cousins 15-16年投籃分布

Cousins 16-17年投籃分布

DeMarcus Cousins是聯盟當中很喜歡投三分的內線球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