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2007年赴美留學,莊宗勳並沒想得太多,一方面美國是籃球王國,想到可更接近NBA就無比興奮。加上,能夠以籃球專長赴美留學,等於是美國學府給予的高度肯定,那時的他即便遭到家人勸阻,仍毅然決然搭上飛機前往洛杉磯。

在美的日子,莊宗勳在精神導師兼貴人郭志幫忙下適應生活。郭志是誰?他與NBA有所淵源,是聯盟的第一位華裔執行官員,在1993年至1998年間曾任NBA夏季聯盟主席,與妻子蘇凱筠對莊宗勳的謙和印象深刻,決定協助完成夢想,前進美國NCAA大學聯盟。郭志表示:「我動用所有資源,要幫這位勤奮的籃球小子圓夢,假以時日他必可在球場發光。」



赴美第一年,莊宗勳先從美國高中開始適應,在這裡他充分展現爆發和得分能量,斬獲聯盟第一隊、球隊MVP、區域明星陣容風光非常,畢業前夕平均每場12.3個籃板,進入Los Altos高中校史第七名。不過,這些頭銜並未讓他赴美之路一帆風順,換來的是大學籃壇荊棘密佈、困難重重,莊宗勳此時才發現到,原來有籃球專長並不算加分,取而代之是要比一般人更出類拔萃、更加倍用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真的不知道,原來在美國打校隊這麼辛苦,不但要應付體能負荷,在學堂上成績還得達標。」Fullerton College校隊教練第一次精神講話,語重心長地提醒所有球員「用功讀書」,而不是努力打球,一開始沒意會到怎麼回事,隨著球季和學期雙雙展開,才明白箇中道理,莊宗勳說:「在校期間每一學期的球員陣容都不同,原因是有人分數沒達標,不可以上場碰球。」



根據美國大學聯盟規定,學生運動員(Student athletic)每學期平均成績最少在C以上,相當於台灣的60至69分,才可以學校代表隊的身份打球。換言之,莊宗勳校隊的主力之所以不能登場,就是因為成績不好而被除名。他說:「在美讀大學,真的是日夜跟打仗一樣,早上6點多起床趕8點的課,下午3點直奔球場參加訓練,晚上就是抱著書本、電子翻譯機寫作業,結束時已是半夜兩點,連喘息的空間都沒有。」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能夠碰球,大學生們都得拼命,大二時莊宗勳選到一堂美國史,教授是出了名的刁鑽,出題充滿各種陷阱,讀到學期一半他見苗頭不對,勢必會拖下總成績選擇放棄,趕緊用其他學分遞補,否則大二下學期很可能無法打球,這不是針對留學生,是每一位在校隊的成員必經之路。出遠門打客場,對莊宗勳而言更吃力,他把所有的參考書、電腦和筆記本帶著,球場練習完直撲旅館寫作業,若遇到期中考或測驗得拜託教練請假,回校後即刻參加補考,一點也不輕鬆。



「想想當初被親友不看好赴美,憑著一股氣就覺得要幹點什麼,我絕對無法接受被校隊除名。」莊宗勳回想那段日子,是既辛苦又有趣,也因為這段求學體驗,才開始深思除了努力打球,是不是還有別的路可以走?他說:「球隊中不乏文武超群的同學,在場上打得虎虎生風,功課也是名列前茅,相較起來我若無法靠籃球吃飯,那還能靠什麼?」為此,他莊宗勳決定攻讀Vanguard University商業管理學士(英語: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BBA或B.B.A.)還順利畢了業。



返回台灣後,莊宗勳短暫加入SBL聯盟的達欣隨隊訓練,最終球團也向他提出邀約加盟,但走過美國一遭的他選擇回絕,莊宗勳說:「那段留學的日子,頓時讓我看清自己,是選擇當一名職業籃球選手,還是用美國用功取得的學位,真心做點什麼事情。」幾經思考,他是前往外商企業裡從頭幹起,希望發揮所長、探索自己的潛能。

請繼續往下閱讀



籃球魂依舊在莊宗勳內心迴盪,過去幾年無論是社區巡迴賽、省市等級的錦標賽,或者是業餘邀請賽,他還是那個活躍的旅美球員,且透過球場結識更多好友,莊宗勳表示:「相比於SBL觀眾購票入場,在一般球場打與人更拉近距離,人們對我的出身、對我的經歷好奇。」



這段日子,他還變成體能教練,協助高中球員開發技術,也進入校園演講,分享自己赴美之路的心得,原來愛籃球不必非得在球場揮汗,也可啟發年輕學子、結交各路好友開拓視野,與其說莊宗勳是大學旅美的球員,他更樂於跟你一起打球做朋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