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生態技術」–進攻篇–

談到籃球的技術,進攻以個人的投籃、傳球和運球為主要基礎,再延伸出二人、三人乃至五人的團隊組合。防守以一對一盯人的觀念、技術和體能為主要基礎,延伸至五人的團隊盯人,再擴充為區域防守及包夾防守等常見的組合。這些有點像老生常談,然而本文想強調的是「生態」二個字,意思指籃球的技術是處在一個情境中,像是一個生態環境,抽離技術練習是為了方便學習,技術要會用需要還原生態的考量和解讀,才能用得合理及到位。

運動教育學有TGFU(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這個理論,國內翻譯成「理解式教學」。其中一個重點是「Game Approach」,也就是說,學技術不要忘了比賽,或者說從比賽中學技術。不會投籃、傳球和運球可不可以比賽?大部分的體育老師會說不行。然而,也常發現一個籃下三十秒投籃考試一百分的學生,上場打比賽後不會投籃、籃下甚至會放槍。這個理論和本文想強調的生態技術,傳達著相同的理念,籃下投籃不要忘了有防守者,以及進攻三秒的時間規則。比較理想的教法應該是技術和生態(情境)同時教。這就是為何稱之為生態技術。以下即針對進攻的投籃、傳球和運球,以及防守的盯人、區域及包夾,簡要的做介紹和說明。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 投籃

進攻時只有二種狀態,有球或無球,根據統計90%進攻時都處於無球狀態,所以,進攻的好觀念是先教無球時可以做甚麼?會來得比有球時的做法重要。本文只針對有球時的做法,依照投籃–傳球–運球的順序做介紹。也就是說拿到球應該先具備投籃得分的能力,不要隨便下球(運球)。一個投籃會進的人,他的傳球和運球才有破壞性。以下再分為自己、對手和合理等三個重點介紹。

1、自己的能力:國中生以及大部分女生許多人無法做跳投,或單手的跳投。因此,雙手投籃或是投跳(有別於跳投,是先出手再跳起來增加動力)是可以的,等到肌力和身材適當再選擇跳投。三分線的跳投、Step Back等較高級的跳投,也應該是根據自己的能力逐步發展。投籃不要太羨慕別人,而應根據自己的階段能力,有信心地去出手,達到進球的目標。

請繼續往下閱讀

2、防守的狀況:防守你的人有許多種狀況,高矮胖瘦、速度彈性、有無經驗等,當無人防守達到進球率超過50%,代表投籃技術達到穩定性。上場投籃時,就要注意防守的情況,例如遇到身材高大的防守者,最好是運球過他,如果要出手投籃,也應該是透過擋人後的空檔,或是難度較高的後撤步,以爭取較高的命中率。

3、合理的時機:韓國球員為何三分線命中率特別高?根據交手過的經驗,一來是他們出手的動作技術順暢,二來是大量的多球練習,最關鍵的我倒認為是出手的合理性。也就是說,韓國球員不大會勉強出手,他們出手的時機大多處於合理狀態,因而,命中率才會高的嚇人。



二、 傳球

好的傳球會串連起隊友良好的化學作用,化解不好對付的防守壓力,尤其是快攻時的傳球。

1、自己的能力:你拿球時是否處於「三重威脅」位置,而能隨時傳球不須再準備?抓到籃板後你可以精準有力量的長傳前場嗎?你的非慣用手也可以傳球嗎?這幾個問題,就可以知道你的傳球能力是處在甚麼階段。當然,胸前傳球、地板傳球、頭頂傳球、棒球傳球,是最常見的傳球方式。

請繼續往下閱讀

2、防守的狀況:防守者離你超過一步,應該選擇投籃。無法投籃的情況下再選擇傳球。好的傳球不是不能投籃發生了才要傳球,而是拿到球時已經注意到自己的隊友和防守者的位置,所以要先看到場上空間的分佈狀況。最後才是判斷要傳高球或低球,傳球邊的球或是遠邊的長傳球。

3、傳球的目的:傳球需要有目的,而不是被防守逼到不行才隨便傳球。第一選擇傳給場上的得分手,第二選擇配合戰術的走位,第三要引導隊友到好的位置,第四要傳到舒服的接球位置。



三、 運球

好的運球是兩手皆行、前後左右都可,透過運球製造自己或隊友得分的機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