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本人並不打算用這篇來預測公牛的未來,也不打算對抗某糗的法力,而是希望在公牛本季意外地在Jimmy Butler交易以及拳鬥事件後,因為這一個月來的精彩表現,再一次成為話題中心後,能夠打臉趁熱,不是,是打鐵趁熱,藉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真正地認識這個球隊;依循筆者最近的慣例,我不太會帶什麼數據,但是每一段文字的背後,都是確確實實吸收大量資訊、同時仔細觀賞公牛比賽後的結論。


這篇文章可能會有點長,需要分成幾篇來完成,首先會先來討論決定公牛本季戰績最大的球員、以及他去留的判斷,接著會回來討論公牛季外的動作回顧以及到底戰略目標為何?接著是教練團以及個別球員。


一、要怎麼打別人臉、先學會被打臉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毫無疑問,捲起公牛這波勢頭的關鍵人物,就是在12月8日從臉部傷勢復出的Nikola Mirotic,在新人年的新人王票選第二名後(輸給現在跟公牛很有淵源的灰狼的Andrew Wiggins),過去兩季即便進階數據上都顯現「他是能在場上幫助球隊的球員」,但是仍然被許多人以不完整的印象認為他是「外線濫投敗球鬍子」;2017年夏天他的第一張合約走完,在季前賽之前以非常具備操作價值的2年2500萬美金、其中第二年是「球隊選擇權」的條件和公牛簽約,但這樣的狀況也讓他因為NBA集體勞資協議的規定,在2018年1月15日前無法被交易、而在這個球季他都擁有交易否決權。


首先,這季的表現對筆者來說,在他遭到Bobby Portis毆打事件之前,其實不見得是個完全無法預料的意外,筆者在公牛開季分析就有寫到:

「不過在熱身賽中而他保護籃板跟對於防守上的判斷,有時候會看到他在三分線內一步弧頂的位置做高位擋拆,或是拿球然後跟Lopez做高低位配合,以目前公牛場上配置球員大部分具有三分能力的情況下,這也許會是他很適合啟動的位置,而不見得非要拘泥讓他在三分線外拿球,相較於做為用三分線投射終結進攻,他更適合在上述的高位位置發動,然後製造隊友的空檔;而他保護籃板跟對於防守上的判斷,也是常常被低估的,我認為他是有這個機會打出足以彰顯他當年新人王票選第二名的身手,只是當他打出來後,也就代表他要被搬上交易檯面。」

事實上,如果回顧他在新人年那個Derrick Rose以及Jimmy Butler不在陣時打出的瘋狂三月進攻端層面,固然外線投籃手感好壞會影響表現(但哪個球員不是呢?),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當時被定位的角色是進攻發起者,因此不管是外圍持球、高位擋拆後的拿球或是要位拿球,都會讓他在進攻剛開始的階段就拿球,以便讓他有更多時間去依照當時防守對位的情況,用自己多功能的身手製造對手各種防守上的麻煩,尤其在製造犯規上罰球線這塊,也因此他即便手感不佳,但只要正確地使用,他就能打亂對手的防守、而對球隊有正面影響;但是在接下來兩個球季,公牛陷入到了很大的進攻球權跟路線分配的問題,不管是Rose跟Joakim Noah對上Pau Gasol、Butler,或是球風不搭三巨頭Butler、Dwyane Wade、Rajon Rondo,制服組的作為,製造了讓新人教練Fred Hoiberg必須優先處理但是也沒有能力處理的路線問題,從而Mirotic的定位跟養成在接下來兩年整個是虛度了,他也從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stretch big and playmaker,在公牛的比賽當中變成進攻時間尾聲才會拿到球,而且必須拿到就要處理掉的等球選手,這樣的誤用讓他成為了許多人批評的對象,但做為一個紮紮實實看了他從新人年開始到現在比賽的筆者,一直試圖為他說明跟辯護。


這樣的陣容安排導致的誤用,浪費了他合約最划算、也可能是他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同樣的也是浪費了Butler超值合約的前兩年,如果公牛制服組在Hoiberg接任的第一季,不要有那樣的執念,非得用幾乎完全相同的陣容以便證明「Tom Thibodeau能做得到的、Hoiberg都能做得更好」,而是用Butler跟Mirotic打造公牛的新路線,那樣的方向是非常值得令人遐想的;不管怎麼樣,這季的他,在季外加強了身體對抗性後,進攻上本來下述的問題,看起來是獲得了很好的改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