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球員在生涯初期會不會好奇,還是從未想過,自己在退休的那一刻,將會怎麼樣被評價?我們可以舉出兩位比較具有指標性的球員,在目前他們職業生涯「靠近」退休的時間點,評論一下他們各自代表什麼「典型」。

有些人是「林志傑」型的,有些是「田壘」型的。

現在有一些報導常常寫說,「以林志傑為首的黃金世代」如何如何,其實有點好笑,因為當初換血的政策計劃納入新生代的F4裡面,想極力培養的是曾文鼎、吳岱豪、田壘與陳信安,根本是沒有林志傑影子的。當時林志傑身高最矮,雖然有極佳的爆發力跟協調性,卻也桀驁不馴,我想當初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料想到林志傑會有今日地位。

在這邊必須要外掛談一下陳信安。他是當年受到最多矚目以及期待的新秀,這些年下來的機會與培養不算太虧,因為他畢竟是國內最靠近NBA的人,雖然他最終沒有打出我們期待中的宰制力與成績,但是他卻留給籃球後進很多的希望與啟發。曾文鼎、吳岱豪、以及田壘的發展我們也都有目共睹,他們都是自高中就已經名號響亮的球員,唯獨林志傑卻是一路從低著頭到變成中華隊依賴的主將,他可以說是唯一為在他身上「逐年可以看到最多的進步」的一位球員,他的進步,每每都讓我驚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次看到林志傑打球,是他還在甲組聯賽的「公賣金龍」隊,當時對這個「黑黑的大個子」就很有印象,那時候他才十六、七歲,籃球的技巧可以說很薄弱,但是身高跟運動能力在金龍裡顯得非常突出,可是看他打球心中暗暗覺得,這樣的技巧要在國內出頭,只怕也是非常困難吧。接下來只記得運動版面被鋪天蓋地的洗版,全部都是陳信安、再興雙塔、三民五虎…SBL開打,焦點還是在陳信安上面,裕隆隊與當時的新浪對打得火熱,很少人注意到在一旁的台啤隊,這個新的勢力正在萌芽,再次見到林志傑,他已經是這個聯盟的得分王。我嚇了一跳:這是誰?

我馬上認出了這一個原住民的小伙子,他的得分技巧上,已經加入了「後仰跳投」,以及「超大號的三分球」(他的三分球距離可能已經不是只用「大號」可以形容),往往讓球迷看得熱血噴張。另外,他的身高雖有雖然有190 ,可是國內有這樣的高度的球員也不少,以這樣的高度要切翻禁區,還有難度的。沒想到他練出一身「大轉身」的功夫,彌補了他在切入的時候,不能一次切穿、路徑被防守球員堵死的困境,這技巧十幾年前他已經在用,但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球員能夠做的比他更滾瓜爛熟。

請繼續往下閱讀

Powered by GliaStudio
當時的林志傑是個票房明星,卻還沒有證明他這個當家球星,能幫助球隊達到巔峰。接連的季後賽挫敗,使得有一些分析開始數落他的缺點。例如,他打球是不是太獨?他的傳球還不是很成熟?他防守的腳步是不是總是慢一步、另外就是他的個性適不適合當領袖。

再次看到他打進總冠軍賽,他又變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人,他的信念變得非常的堅定,在場上與隊友的溝通、領導顯得十分自然,再來就是他的防守,一個人可以跑多快自然是固定的,但是他加強了他的預判以及積極度,這使得他的防守也變得非常難纏。拿下總冠軍的那兩年,他是實至名歸的MVP。這已經創造了大驚奇,相信大家都同意。

接著他決定到中國大陸打CBA ,懷疑的聲浪又起,畢竟我們最受期待的鄭志龍也好,陳信安也好,都曾到CBA打過,被很多因素影響,他們都沒能打出成績,林志傑當時的天份與實力雖然已經受了肯定,但畢竟大多數人覺得他還是不及鄭志龍與陳信安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不久,林志傑趁著CBA休息的期間,回來打了幾場SBL的比賽,野獸也被徵召打了瓊斯盃,當時我又驚奇了一下。林志傑的「身體對抗性」變得十分好,明顯的看到亞洲同樣位置的球員在防守時,他已經不再閃躲,而是可以「直直的開過去」。原來他在強度更高的CBA ,更多的時間需要執行跳投,所以他的投籃已經不像之前在SBL那樣需要一股「順風的手氣」,而是更加的穩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