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球員很喜歡「指控」教練,像是Kyle Lowry、Luka Doncic、Montrezl Harrell、Daniel Theis以及Chris Paul,他們都很愛在比賽中對教練指來比去,絲毫停不下來。當球員把食指指向板凳席的方向,其實是在要求總教練對不公平的吹判提出挑戰,這些「指控」已經變得跟哨音和換人一樣稀鬆平常。

上個夏天,NBA通過了新的重播規則。每場比賽每隊教練可以針對犯規、出界球權或妨礙中籃提出總計一次的挑戰(無法挑戰技術犯規)。這項規則在過去兩季在發展聯盟試行,獲得良好的成效。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這季NBA各隊一共在例行賽提出633次挑戰,其中281次成功推翻判決,成功率44%。界外球權與干擾中籃是成功率最高的項目,分別有75%與68%的成功率,而犯規雖然是最常被挑戰的項目(542次),成功率卻是最低的(39%)。在季後賽(統計至9/2)統計數據與例行賽是相符的,教練們提出36次挑戰,推翻了16次判決,同樣是44%的成功率。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不只有球員、教練不習慣!NBA 裁判如何適應「泡泡」賽事?

教練有許多工具可以決定是否要挑戰判決。在每個場館,電視轉播的畫面會投映在大螢幕上,教練們會一直盯著它,看能不能來個慢動作的快速回放。 塞爾提克總教練Brad Stevens對此表示:「我的挑戰成功率還蠻低的,顯然我的眼力不是很好。」當教練看不清楚時,他們會看向板凳。隊上通常會有另一個助理教練,正在用筆電檢視每個攻防,他們另有獨立的鏡頭,能夠很快地回放場上的情況。

如果這些資訊還不夠充分,教練可以諮詢球員的意見。然而金塊總教練Mike Malone卻說:「幾乎每次有球員堅持要我挑戰判決,我從來不照辦。我不知道我能相信他們多少。」快艇總教練Doc Rivers也承認他不擅長判斷球員的挑戰要求。

關於何時使用挑戰,大部分的教練有類似的原則,他們都傾向等到戰況最激烈的第四節。湖人總教練Frank Vogel說:「如果我在上半場就使用它,那個挑戰必須要有很重大的價值。」當教練在第四節前使用挑戰,通常是為了避免明星球員犯規,或是如Frank Vogel所說的,很明顯能夠推翻四分打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遇到球員衝向邊線表示自己沒犯規時,快艇總教練Doc Rivers說:「我會先判斷是誰,看他過去有多常騙我,再看他有多堅信自己沒犯規。我現在遇到這種事我都會笑出來,我看多了,每場比賽大概會發生15次。所以除非我自己有清楚看到誤判,不然我都直接忽視。不過有一次,話一向很少的Kawhi跑來跟我說:『我發誓我剛才真沒碰到他。』,我們就提出挑戰,然後推翻判決。那之後,我就會說『好吧,他話還蠻可信,不像那個誰。』我是說我們就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會輕鬆看待球員的挑戰。」


雷霆隊總教練Billy Donovan則比較嚴肅看待球員的挑戰,他說:「有時候會遇到那種離犯規現場超遠的傢伙,對著你比來比去,我就會跟他說:『聽著,如果是你被吹哨了,然後你真的有看到,那沒關係。我可以接受其他人來吵判決,但你向我要求挑戰,你就要是對的,一定得是對的。』這是我們一直在灌輸的觀念。」

有些球隊則會教育球員什麼時候提出挑戰。季初賽爾提克就讓球員觀看美式足球員提出挑戰的影片,試圖幫助球員理解那個時刻的情緒。賽爾提克總教練Brad Stevens說:「我一開始就告訴球員,我們不能每次都挑戰,我們必須要等待到恰當的時機。我知道你們會很想要挑戰每個爭議判決,而某些時刻我們也確實會提早挑戰,但我們希望球員能多點大局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提出挑戰的時間分秒都很寶貴,因為一旦裁判將球遞給發球或是罰球的球員時,教練就會喪失提出挑戰的權利。金塊總教練Mike Malone說他有想過各種拖慢比賽的方式,像是Jason Kidd在2013年那招故意打翻可樂,換取額外暫停的把戲。

延伸閱讀:救公鹿!老基,你的妙招在哪裡?

球員也會搞一些小伎倆。像是在第一輪季後賽雷霆對火箭的第七戰,當Chris Paul指示雷霆板凳提出挑戰,總教練卻沒有照辦時,他就單膝跪在罰球區內,把鞋帶拆掉然後又緩慢地重綁,爭取提出挑戰的時間。不過裁判Scott Foster立刻明白Chris Paul的把戲,判決他故意拖延比賽。在金塊戰勝爵士的第七戰,金塊總教練Mike Malone則是相當不滿裁判不早點把球給準備罰球的Jamal Murray。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