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館是做什麼的?球館是給球員打球、比賽用的,不然咧?

球館該有什麼,要做什麼,問題不大,但如果說到做為職業球賽場館,那球迷朋友意見可能就很多了,甚至球員意見也不會少,芝加哥公牛隊從80年代舊場館換到目前的聯合中心(United Center)時,球員BJ阿姆斯壯曾私下抱怨說:新場館氣派、光可鑑人,每一項紀念品的價格都高得嚇人,活像是個購物中心,“是服務球迷的,不是給球員打球的。” 可說是一語道盡職籃場館與一般球館的差別。



聚焦在 “人”,讓新聯盟更Plus
批評的人多,實踐的少 : P.League+ (4)

我們的職業球賽,打算賣給誰?
批評的人多,實踐的少 : P.League+ (3)

職業,要達到什麼程度你覺得才算是夠職業?
批評的人多,實踐的少 : P.League+ (2)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如果要說到小弟對於台灣本土職籃場館有什麼願望,那麼第一項就是:

先不要花大錢。



4. 先求有,再求好的球館:長長久久地活下來,比風光一時更重要

沒錯我們都希望買票進場的球館有七彩高畫質4K LED大螢幕,有一流空調和舒適的電影院等級座椅,有比美演唱會等級的燈光音響,最好還來個球場3D mapping投影,廁所還最好來個日本原裝免治馬桶,可是若要我們一張票付個五千一萬新台幣,估計你也不幹,我也不買單,而這也是本土職籃球館的頭號挑戰與原罪 : 淺盤市場不夠大,收入養不起一流球館。



你大概有聽說過老闆開羽毛球館賺錢,早些年代開保齡球館或撞球館應該也有老闆賺到錢,但相信在台灣,我們都從沒聽過老闆蓋籃球場館賺錢吧?



當然以上的比較邏輯是有問題的,羽毛球撞球保齡球是消費者入場花錢運動,入館時間長,消費多,而職業籃球場館的消費核心是球賽,球迷是要坐下來享受的,把場館等級弄到位,球迷入場看得舒服、坐得享受、有物超所值的感覺,入場人次才會高,這就是要$$$,不花錢,球迷怎麼會願意入場?




NBA場館造價動輒上億美金,如非多方注資且多角經營,恐非個別公司財力能夠支撐
圖片來源: 暴力龍的SPORTSWORLD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從球迷的角度出發,”想要一個比美NBA等級的好場館”,這樣的願望當然是沒人能說不對的,但從生意的角度來說,球票的單價與場館的營運成本如果不能匹配,那麼就算有轉播權利金,每月固定的球員薪資 + 場館水電及維護 + 人事等開銷是天天在燒錢,可球迷入場多或入場少是誰都說不準,因此對於我們的本土職籃場館,首要任務是先求 “活下來” ,只要廁所和場館花費足夠的成本維持乾淨,能讓球迷入場不至於抱怨,第一年的日子先能夠過下去就夠了,但必須要記錄且瞭解一年四季下來,這個城市平均有多少人數願意入場消費,平均滿場率/ 客均消費有多少(花在什麼時段?什麼地方?),才能估算後續應該要花多少預算來補強場館的哪一些不足。




好文系列推薦: 帶你快速認識NBA各主場場館造價及特色



這就像如果你本來的生產線就只是做一些大客戶的週邊產品,而大客戶都沒有說他們家手機訂單要下給你,你也就沒理由先去花錢蓋新廠房或擴增產能,然後去宣示”我新工廠很屌拜託客戶你來下單”是一樣道理。



不過除了場館整潔與浴廁管理,職籃球館倒是有兩項支出不能精省,一是音響,二是燈光,因這兩項不僅是創造球迷入場體驗差異的主要武器,也是為了後續更多的合作商機鋪建的基礎建設。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