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贊助廠商增加更多曝光的機會,主辦單位往往會在籃球場的木質地板上,貼上廠商的商標或廣告,也就是俗稱的「地貼」。從FIBA國際賽,到國內的SBL、UBA、HBL,各級籃球賽事,只要比賽有轉播,就能看到地貼出現。

地貼廣告可說是主辦單位吸引贊助的金雞母,畢竟比賽大部分的時間,攝影機都是對準球場,因此地貼廣告是曝光時間最長的廣告。不過地貼會因沾黏灰塵及汗水而變得濕滑,導致球員容易踩到滑倒受傷。2017年SBL台啤洋將Bryan Davis就因踩到地貼滑倒,造成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球季提前報銷,錯過該年季後賽,Davis還氣得差點對SBL提出告訴;去年瓊斯盃,地貼再度成為爭議事件的主角,中華藍交手伊朗的比賽,中華藍隊長陳盈駿在讀秒階段操刀最後一擊時,不慎踩到罰球線附近的地貼滑倒,錯失出手機會,幸好並沒有大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請繼續往下閱讀


類似上述的事件不斷發生,外界也頻頻撻伐地貼的設置,但地貼並未因此消失。在商業利益面前,球員只能自求多福,默默承擔受傷的風險繼續比賽。




長久以來,籃球比賽在地貼的廣告收益與球員的安全健康之間,看似無法取得平衡。然而,就在近期開打的NBA「泡泡聯盟」,似乎浮現出問題的解方。

為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下順利舉行比賽,NBA將所有球員集中到奧蘭多迪士尼,以「賽會制」的方式輪流比賽,閉門進行剩餘球季賽事,簡而言之,就像是SBL的比賽模式。「泡泡聯盟」雖然能有效避免球員染疫,卻犧牲了美國職業運動最引以為傲的「主客場」特色,因為多支球隊都使用同一座球場,所以無法依據比賽的隊伍,進行個別化的布置。

NBA非常聰明,利用科技來解決這個問題。NBA運用AR擴增實境,在地板上投影出球隊的隊徽與隊名,盡可能營造出主場的感覺,也讓只有單一顏色的木地板,看起來不再那麼單調。而且因為AR擴增實境是由轉播後製產生,現場其實是看不到的,所以根據轉播單位的不同,地板上呈現的隊名與隊徽,似乎也會不一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下方的兩段影片,就能看出明顯的差別。同樣都是金塊交手鵜鶘的比賽,也都是由金塊新秀Bol Bol投進三分球的畫面,影片1(約0:14至0:20處)出現的是鵜鶘的隊名與隊徽,影片2則是通通換成金塊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