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場上,有一種球員,他的工作很簡單,在距離籃框23英呎以外的弧線後,不管用什麼方法,不管在什麼角度,就是負責把那一顆直徑24.6公分的球,投進高3.05公尺、直徑45公分、掛著網子的籃框內。這個職務的名稱,叫做射手。



隨著潮流的演進,球員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能者多勞,能做越多事情的球員,越有機會得到重用,許多單一功能的球員逐漸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但射手就算僅有一投,仍擁有其特殊的意義,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三年前廖覎鋕招兵買馬的時候,就是看上這一點,才從他以往徵才的管道找到周世加。



從小在三峽成長的周世加,爸媽以經營幼稚園為生,對於孩子的教育很注重,取名字也有學問。周氏加有兩個哥哥,大哥叫做世平,期待他能平安。二哥叫世方,期許為人方方正正。而周世加的出生當初並不在計劃內,周媽媽希望他能替兩個哥哥更多加分,才取名世加。周世加從小就好動,和兩個愛唸書的哥哥比較不同,但由於父母良好的教育,讓周世加擁有聰明的腦袋和出色的表達能力,連廖覎鋕都說:「我常常開玩笑,說周世加長得不錯、懂事、又非常會說話,很有長輩緣,幹嘛來籃球場上自找苦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小畢業後進入三峽國中就讀,正好三峽國中就是廖覎鋕以往徵才的來源,曾就讀南湖高中的曾柏喻、簡廷兆都是周世加的學長,周世加當然聽過學長的名號,但即使同樣在國中當主將,他卻深深知道自己沒有學長那種切入威力,「我可以做的,就是投籃,我想螞蟻教練(廖覎鋕)會看上我的也只有這一點了。」



就在廖覎鋕的肯定後,周世加踏上往台中的路,走進那一間「媽媽根本連學校在哪都不知道」的東山高中。



知道自己的投籃是最大武器,周世加理所當然努力琢磨這項求生飯碗,喜歡看NBA的他,最欣賞的球員是Ray Allen和Kyle Korver,都是NBA鼎鼎大名的當代射手,對於戰術走位與通過隊友的擋人也格外有研究,對於射手這份工作,他自有一套哲學。



當射手需要的特質就是「不要臉」,就算投不進,還是要跑位,還是要接球,教練和隊友相信射手,射手就得「不要臉」的投籃。—–周世加



但周世加也知道自己不能唯有一投,因此即使自認身體素質不如人,他還是很努力看管對手的主力射手,或是當天手感發燙的球員。「不只投籃,進攻要能傳球幫助隊友,防守是大家的事,我不能推卸責任。攻守之外,還要幫隊友加油,要帶動氣氛,大家氣氛好,才能打得更好。」他說。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世加的想法,和籃球潮流的轉變不謀而合,近年射手已經不只是射手,改以「3D」的風貌生存,不論是防守型球員苦練三分球加入進攻戰術,或是射手增強防守能力擔綱配角,都是現代籃球的重要元素。然而周世加雖然跟著潮流不希望自己只當個射手,他的生涯規劃卻又可能走向不同的路。



如果大學還要打球,目標就得是SBL甚至中國CBA,我覺得我很難達到那個條件,所以將來我應該不會繼續打球,希望從媒體、活動行銷的身份繼續在體育圈努力。—–周世加



運動員在台灣,憑良心說並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整個產業還需要更多元素才能蓬勃發展,周世加的想法不能說不好,反而更證明他不僅不是唯有一投,甚至不是唯有打球的思考模式,那一個連教練都稱讚的腦袋,早已比大家想像的更靈活,更早替自己的未來打算。



在球場上,會投籃的人不一定只能當射手。在球場外,會打球的人不一定只能當球員。不知道周世加將來若離開球場的那條路好不好走,但相信高中就會想到將來的事,那他一定也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安排自己未來的每一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