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盃資格賽第一階段,中華男籃首戰以152比48大勝馬來西亞,取得開門紅之後,昨天持續在主場迎戰強敵日本。面對擁有歸化球員坐鎮的武士軍團,中華隊首節就陷入雙位數落後,下半場雙方差距更是越拉越開,中華隊始終追不上日本的腳步。終場便以57比96敗下陣來,繼2018年世界盃資格賽大輸40分,這次又以39分落敗的中華隊,問題到底出在哪?




相較於中華隊 日本更懂得發揮所長
日本隊最強大的武器就是速度飛快的後衛和射手群,加上歸化球員Ryan Rossiter,日本隊雖然有4名身高在200公分以上的長人,但他們的身材都偏高瘦,屬於技巧派的長人,因此鮮少看到他們在禁區肉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開後門跟進的機動型打法。

日本隊很清楚自己的優缺點,所以能明確建立自己的風格。由刁鑽的控衛富樫勇樹、Leo Vendrame作為進攻發起點,和內線球員執行兩人小組配合,如P&R或遞球掩護,外圍埋伏的射手則是伺機而動。另外,他們也會藉由Motion走位和切傳,達到拉開空間的效果,幫外線射手製造空檔,或是讓後衛有較大的空間單打。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隊主要的戰術核心,很大一部份其實都是從基本觀念延伸而來,某些從中路空切的戰術,甚至還有三角跑籃訓練的影子,雖然概念簡單,效果卻十分顯著。

至於中華隊陣營,由於缺少歸化球員助拳,身高居於劣勢,因此希望能以速度和外線彌補。球隊的控衛群擁有不錯的得分和playmaking能力,搖擺人則是有善於切入破壞和外線射手兩種類型。內線球員部分,雖然身高不高,但具有外線投射能力。

這樣看來,攻守轉換的確是中華隊得分的最佳利器,但此戰球隊在這個環節的發揮並不是太好,僅僅拿下12分。被逼著進入不擅長的半場陣地戰後,由於缺乏缺強而有力的rollman,P&R並沒有太好的發揮,長人們也沒有適時pop out嘗試外線投籃,只有陳冠全在外線出手一次而已,使得日本隊可以安心待在禁區守株待兔。在戰術執行失敗、空間又拉不開的情況下,中華隊開始陷入大量低效率的一對一單打,成效自然不佳。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找出自己的優勢在哪,並將之發揚光大,或許還是中華隊需要研究的課題。




心理素質的差距 成為勝負分水嶺
雙方此戰都採取高強度肢體碰撞的防守,從兩隊全場合計40次犯規、30次站上罰球線可見端倪,希望能藉此給予對手身體和心理的壓力。然而,兩軍對於這種防守的反應截然不同,也成為影響各自表現的主因。

日本隊面對高壓防守,依然臨危不亂,維持原訂計畫的執行,即便遭遇亂流,也能馬上修正回來。反觀中華隊,開局一陷入落後就自亂陣腳,無法有效執行戰術,反而開始進行大量一對一單打,落入對方區域防守的陷阱。

雙方心理素質的差距,也可以從比賽中段的臨場應變看得出來。

第二節後段,中華隊一度找到逆轉機會,雙位數落後的他們派蘇奕晉上場,他也成功扮演奇兵改變節奏,又是低位單打買犯規,又是抄截,又是籃下卡位要球得分,帶動中華隊這段時間打出氣勢,防守輪轉補位加快速度,還有一次成功包夾Rossiter,造成他發生失誤,黃聰翰也貢獻兩記三分球。總計蘇奕晉在這節替補上場之後,幫助中華隊打出一波10比2的小高潮,讓球隊在半場結束時,追至9分差距,給予球隊贏球契機。

不過半場休息過後,日本隊重新找回自己的節奏,要回比賽的主導權,還對中華隊的進攻發動機陳盈駿,採取更嚴密的盯防,甚至從後場就開始包夾他,打亂中華隊進攻節奏,導致上半場強勢結尾的中華隊,無法延續氣勢,第三節大崩盤,單節被對手打出24比6的攻勢,成為勝負分水嶺。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