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NBA為了紀念近期意外逝世的湖人傳奇球星Kobe Bryant,特地更改明星賽的規則,前三節的比賽時間依然是12分鐘,但第四節將會把計時器拿掉,而是以前三節得分較高的一方,再加上24分作為基準點,先到達基準點的隊伍獲勝。

這次NBA明星賽的改變,或許不只是為了向Kobe Bryant致敬,同時也在進行一項針對比賽方式改革的實驗。而他們的靈感來源,其實是來自於一位美國俄亥俄州戴頓市一所中學校長Nick Elam,發想出的一套創新理念。




一位平凡大學生帶來的籃球革命
2004年的三月,美國大學籃球NCAA錦標賽,已經來到「菁英八強(Elite Eight)」的階段,由兩所籃球強權名校Duke和Xavier正面對決。比賽進行到最讀秒階段,落後的一方開始執行犯規戰術,緊接著就是犯規、罰球的無限循環。雖然大錶剩下不到一分鐘,卻整整打了十分鐘之久,球賽變得斷斷續續,而且很冗長,令人感到有點厭煩。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就讀Dayton大學的Elam,看完這場比賽,便回去和室友討論,該如何減緩比賽末段變得索然無味的問題。經過一番意見交換後,Elam提出一套「計分計時混合制」。比賽前三節依然維持原貌,但第四節的倒數三或四分鐘,則會把計時器拿掉,從計時制改為計分制,以得分較高的一方再加上7分,作為比賽終了的基準點。由於3分鐘大約是一場NBA比賽時間的十六分之一,7分大概也是一場比賽球隊得分的十六分之一,因此訂出這個數字。

畢業後的Elam,除了開始從事教職,還不斷向籃球界的人士宣傳自己的構想,其中包含NBA,不過當時聯盟官方覺得這個想法似乎有點天馬行空,所以並沒有採納。

直到2017年,ESPN做了一篇介紹Elam提出創新規則的報導,引起美國全國性業餘聯賽The Basketball Tournament(簡稱TBT)的注意,他們決定開始在聯賽中採用這項名為「Elam Ending」的新規則。2019年,TBT聯賽將比賽結束的基準點,從領先的一方分數加7分,改為加上8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三年的實驗,「Elam Ending」在TBT聯賽的成效是相當良好的。不僅能避免「犯規戰術的使用,也不會有延長賽發生,甚至是減少垃圾時間。使比賽變得更加流暢,維持高強度和對抗性,還可以控制比賽長度,不會過於冗長。而且每場比賽都一定會出現終結比賽的絕殺球,更增添比賽的張力和可看性,尤其是雙方比分極為接近時,更容易出現戲劇性結局。




Elam Ending百利而無一害?
「Elam Ending」確實益處不少,但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首先,拿掉計時器將會對各隊教練團,在球員調度上帶來相當大的挑戰。一般而言,教練團通常會在決勝節中段將主力重新換上場,讓他們收尾比賽最後6~8分鐘。反觀如果在最後關頭拿掉計時器,改採計分制決勝負,那麼球員的上場時間將會變得較難控制。因為當雙方手感都很燙時,比賽可能一下子就分出勝負;但若是雙方陷入防守焦土戰,球員的出賽時間,反而會比預期還要久。

再者,這樣的賽制會減少垃圾時間,的確可以提高比賽強度,但板凳球員的上場時間可能也會跟著降低,特別是板凳末端的替補球員,發揮空間幾乎會被壓縮殆盡。如此一來,將會導致球隊更仰賴先發,球員數據可能會變得更不平均,薪資也就會更加M型化。

另外,「犯規戰術」的消失消失,也許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但某些老派的球迷可能會認為比賽變質。因為在讀秒階段,兩軍教練如何運用暫停和犯規戰術,其中蘊含著許多智慧,也是吸引球迷的看點之一,現在硬生生將這段鬥智的過程抽走,究竟是好是壞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