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鍛鍊的具體措施
每逢國際賽事開打,日本的男子籃球隊「體能太弱」這個問題總會被拿來討論。有陣子甚至全國瀰漫 「日本選手的體格與身體能力就是先天比國外差」的氛圍。姑且不論此說是真是假,縱使大家不斷陳述強化體能表現為當務之急,但實際上似乎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措施。

「光是強化體能,也無法把籃球打得更好。」

「蒐集體能相關數據沒有意義。」

「籃球就應該搭配會用到球的訓練。」

各界都會傳出諸如此類的聲音。就在二〇二〇年奧運決定於東京舉辦後(※編註:二〇二〇年三月宣布奧運延期至二〇二一年舉辦),開始有人強烈呼籲,不只要做到單方面的加強,也必須思考強化措施,讓日本在二〇二〇年過後還是能繼續活躍於國際舞台。

其中雖然包含強化選手從青少年時期到頂尖水準的體能,但這並非短時間就能輕鬆解決的課題。投入具體措施是強化體能的第一步,同時還要有耐心地長久持續下去。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在世界的現況,日本在亞洲的現況
世界的籃球戰術策略發展趨勢不僅愈趨多元,選手的體格也變得更加高大,技術及體力水準更是不斷攀升。觀察近年的世界盃籃球賽(※過去的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與奧運,不難發現不只是歐美各國,就連亞洲國家身高超過2公尺的高個子選手也開始打全場,選手的體格甚至還有持續朝高大發展的傾象。

開始有不少隊伍會使用大量的掩護戰術,以猛烈的壓迫防守為武器,甚至迅速攻守轉換。透過極大的運動量,充分運用身高優勢與技巧,或是藉此彌補身高較矮的選手劣勢以及隊伍中的身高差距。

即便隊伍的戰術、策略已經能做更多變化,但強化每位選手出手投籃的技巧與防守等伴隨身體接觸的動作,甚至全面性提升體能,這些更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然而很可惜的是,日本不僅尚無世界水準,就連在亞洲也很難憑身高掌握優勢······。不僅如此,就體 能相關數據而言,目前日本的水準也相當低落。對此,日本除了要思考具獨創性的強化策略外,還必須重視可視為一切基礎的體能水準。少了這部分,就很難以有效率的方式提升籃球表現。

在比較急速成長的世界強國,以及日本的現況後,若不儘速投入具體的體能強化措施,那麼不只是全世界,日本甚至會淪為全亞洲推動政策遲緩的國家。即便「身體碰撞能力薄弱」的課題包含技術層面等相當繁雜的要素,短期措施其實很難帶來明顯成效。但若因此放棄推動體能強化項目,那麼日本只會離其他發展成熟的國家愈來愈遙遠。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體能強化進展緩慢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日本在強化體能的進展上會如此緩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國際比賽所講求的體能,與國內比賽所需要的體能要素不同
要使訓練成果回饋於比賽需要相當的時間,而這點大眾未能充分認知
如果沒有實際參與國際賽事、沒有過親身經歷,或許較難理解⑴所說的內容。由於每個對賽的國家特性不同,就以我自己參與過的國際賽事來說,即便擁有再好的速度與敏捷性,還是經常看見體重較輕的選手或是缺乏持久力的選手在場上陷入苦戰。

然而,即便是技巧面較為遜色,或是在日本國內被認為體脂偏高的選手,只要運動量充足,體能表現出色,同時具備積極邁向籃框、衝勁滿滿的心態,這群選手反而更派得上用場。換句話說,就是適合參與國際賽事的選手。

反觀日本國內比賽時,掩護及搶籃板等需要身體接觸的情境,與國外賽事相比少見許多,讓人不禁錯以為大多數的比賽都是講究技巧大於體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很難去增加體力基礎的除脂肪(以肌肉為主)體重,或是將焦點放在如何強化日本人具備的持久力特性。

對於要登上國際比賽仍須花費相當時間的年齡層選手及隊伍而言,這些訓練或許能在日本賽事中立刻見效。但若是站在未來準備代表日本出賽的大學以及頂尖選手的立場,就要以能夠應付國際賽事的標準,展開強化訓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