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從元年到今年結束的第十七季,前後可使用的選擇從約15個變成21個,這篇我們從場地的角度來講SBL的票房與歷史。



紅色的場次數字代表明星賽的舉辦場地,第七、八季沒有明星賽,第十七季因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疾病2019)而取消。

在加號後方的數字是非例行賽的場數,如第三、四季的季軍戰、季後賽、冠軍賽全加在一起。

座位數並非最準的蒐集,宜蘭大學體育館的數字不明,閉門球館的觀眾數也是大概的。

SBL起飛期,第一至三季

在SBL第三季以前,所有的比賽全數都在台北體院完成,這可以證明台北市的籃球市場,百分之百有實力養活球隊。

因為光是第三季的付費票就有91,218張,比第六季後的任何一季都高,這是只有一個台北市的球場的情況,大概只能容納約3,000名觀眾,再加上SBL是一天可能多戰,一張票看到底的機制,所以說,在SBL的前四季,幾乎應該都是滿場的局面居多。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60天的售票來算,最多就是60 x 3,000 = 180,000,這理論上就是SBL前三季的最大容量,到第三季時,算進去免費的參觀券,甚至超過八成滿座。

但此時的台北體院體育館,其實是一個不太適合職賽事的場地,空調、廁所、座位數都是硬傷。



沒想到這年是顛峰的SBL第四季

第四季起,台北體院已決定要走入歷史,找了其他場地,新莊體育館、苗栗巨蛋及台南成大體育館,都收獲不錯的票房,苗栗巨蛋甚至將近萬人進場過(2007年4月22日,週日公關票2000,購票7823,前兩天分別為3000、5000),成大則是擠到爆,球迷寫文抱怨。

但新莊體育館在當時是個「交通不便、管制嚴格的場地」,第四季只有負責16場,看似情況還好,到了第五季由新莊體育館硬扛台北票房時,發生了「最低票房只有76人」的慘況,這很高度的影響到台北地區的票房,但有時候,影響的也許不只是場地,還有SBL的形象,只是這裡只看與場地有關的因素。

首次下坡的SBL第五至八季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四季表現良好的苗栗、擠爆的成大,在第五季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台中體院與高雄的鳳山體育館,台中體院在開幕的時候有6,000人這種不錯的表現,而高雄在往後的SBL票房表現也沒有差過。

在第五季,也首次在小巨蛋舉行季後賽,冠軍賽則拉回新莊進行,筆者對這種操作是感到一堆問號,怎麼感覺配置應該要反過來?但大概猜得到,可能是覺得小巨蛋太貴了,順帶一提,這輩子從沒有在台北小巨蛋舉行過冠軍賽的SBL,在第五與第九季用台北小巨蛋來舉行季後賽。

第六季起(2009),開始啟用台北體育館,一個只能容納2,000人左右的場館,再度限縮了台北市票房的可能性,因為新莊體育館開季先進行整修了,臨時替代的場館還有新竹市、竹北的體育館,以及第四季票房不錯的苗栗巨蛋,而中南部則又不知道為什麼完全看不到比賽了。

倚靠著北、竹、苗的第六季的票房,再次探底,當時不少理由是放在「金融風暴」身上。



第七季時(2010),首度在宜蘭辦了八場,納悶的是筆者找不到宜蘭大學的座位數,且從上圖看來,能容納千位觀眾就不錯了,這個是何種考量?不是很清楚,是慶祝雪山隧道通車(2006/9月)的話也太久了一點,但在宜蘭大學的SBL賽事基本上場館看起來是擠得很熱鬧,可也只有第七、八季有比賽,後面也都消失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八季時,消失了兩季的南部,再次在高雄鳳山體育館舉辦,此年的票房卻來到第一次的谷底。



SBL中興期,第九季

這年,在七、八季因為星度不夠而取消的明星賽復辦了,創造了破萬的觀眾,並且首次在高雄巨蛋舉行。

在售票上,大幅減少了參觀票的發放。

在場地的選擇上,以復出的新莊體育館為主體,再加上新竹、苗栗、台中、高雄的賽事,全是7000座位以上且觀賽評價還不錯的場地,購票的票房與失落的第八季相比是上升不少,頗有丁丁中興的味道,對,這年就是丁守中擔任籃協理事長的時候。



SBL票房二度滑落期,第十至十一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