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上一個 10 年,NBA 正式踏入 2020 世代!回想起作為籃球迷那股最初的感動,好幾年前, Michael Jordan 奪下六座冠軍後宣布退休,隨即又在 2001 年重返球場,當他再度高掛球鞋,很多人都問未來 NBA 怎麼辦?接著 LeBron James 於 2003 年以狀元之姿登場,讓球迷找到解答,但再接下來呢?

現在 LeBron 已經 35 歲了,聯盟勢必即將經歷一波大換血、革新,無論是球員還是聯盟,許多議題正在尋找答案,例如持續下滑的收視率、新球星崛起、老招牌準備退休,就讓我們來談談 2020 年代 NBA 的四大叩問:

延伸閱讀:林來瘋?詹皇回鄉?73 勝勇士?2010 年代最經典的一季是?


比賽會如何改變呢?
LeBron 本身是時代的最佳見證者,一路看著後喬丹時代的球風、規則演變至今。回到 90 年代,單打、慢節奏才是主流,NBA 為了讓比賽更具可看、娛樂性,引入眾多新制度,像是取消手部接觸的犯規(hand-checking)、過半場違例從 10 秒壓縮至 8 秒、背框 5 秒等等,都使球賽基調改變,轉向強調「無位置」、「流動」、「創造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正在看這篇文章,就能說明你是喜歡籃球的,甚至可能為人父母了,但並非所有人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在熱愛 NBA。球賽更具觀賞性,全球轉播電視收視率卻是持續下滑,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原因,是「剪線、退訂第四台」的大趨勢嗎?還是太多球星受傷了?或者只是比賽不再吸引人?LeBron 退休後怎麼辦?​



​當代 NBA 重視三分投射,很少進入低位單打,中距離的低效率被數據學認為,是最糟糕的出手之一,與傳統背道而馳。前 NBA 名將、教練 Mark Jackson 曾有一句名言提到「Steph Curry 傷害了比賽」,Charles Barkley 則總是在每週的 NBA 節目中提出批評,不只是從球員,也可能是球迷、轉播人員看不慣現在的趨勢。

三分球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2009-10 賽季 NBA 平均單場三分線出手僅 22.2 次,現在則是 37.9 次,被犧牲的是低位單打,從 14.8% 下滑至 7.3%。中距離則是有點被誤解,擁有球權的進攻者,仍舊喜愛中距離進攻,像 James Harden 這樣只有三分球和上籃的選手,其實才是異類。簡單來說,角色球員有轉往更高效率三分外圍出手的趨勢,但球星仍舊。

請繼續往下閱讀

NBA 存在許多球風相異的隊伍,頻繁利用擋拆的拓荒者或是著重於單打的火箭,還有身高超級高的費城,以及高位進攻為主的金塊,效仿勇士的動態進攻也不是沒有。眾多戰術風格之下,主流哲學則圍繞在「空間」,盡可能拉開距離執行戰術,也因此才造就了三分線激增的情況。

我們從 Luka Doncic、Giannis Antetokounmpo 所率領的小牛與公鹿來看,前者三分線聯盟出手第二多,公鹿則位居第四,雙方都很重視三分球,實際風格卻相差很大,Doncic 擔任 Playmaker 大量主宰擋拆進攻,球隊節奏卻是緩慢、重視效率。公鹿則希望加快步伐,以發揮 Antetokounmpo 可怕的體能條件。以不同快慢打出好成績,但兩者卻都以三分球為主要武器。

延伸閱讀:大三分時代的先驅是誰?很多球迷都會忘了這支隊伍-奧蘭多魔術

說了這麼多,球迷總是很直接:「三分球變多啦」!近期 Barkley、Shaquille O’Neal 於 NBA 節目曾討論小牛的 Kristaps Porzingis,認為他過於被動,不願意進入禁區搶攻分數,Shaq 就直接批評「用你的大屁股去卡位」。實際上 Porzingis 是很差的低位進攻者,每一次出手只有 0.6 分,這還是在尼克時期的最佳成績,表現最好的是三分投射、創造空間,或是運用切入破壞防守。Porzingis 的切入、中距離取代低位單打,並有能力頻著這些技術,替隊友創造出手空間。正如小牛教練 Rick Carlisle 回應,「我們真的沒有要讓任何人打低位,明白比賽變了,這就是事實。」

請繼續往下閱讀

Carlisle 是對的,但老一派的 Barkley、Shaq 對於長人投射三分球依舊不滿。華麗比賽背後,確實開始讓比賽變得更加單調,許多技術逐漸失傳,低位不再是一項藝術,Shaq、Kevin McHale、Hakeem Olajuwon 等多才多藝的長人不會再出現了。Joel Embiid 是現在最常使用低位作為進攻手段的球員,但若在 10 年前,低位進攻數據僅能排名第 24 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