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懷抱著籃球夢的球迷,恐怕沒人會幻想自己是一個永遠不斷跑動,然後站在底角被動等傳球的射手;禁區要位低位慢慢磨進單打也不夠帥;幾乎每個人都曾經幻想過自己主打控球後衛。直到現實(身材和球技天賦)像頂分類帽一般將我們分配到場上該打的位置之前,每個人都會想要一球在手,希望能夠在球場上「創造」些什麼。綜觀籃球比賽的歷史,控球後衛總是扮演著「決定者」的執行角色,控衛就是場上的四分衛,球隊比賽時的教練與大腦。


  在十個人一顆球的籃球比賽,掌握這個橘色皮球,就是掌握權力及主動的機會。控球後衛的角色便是將球帶過半場,主打這回合的戰術並且開始執行。換句話說,一個控衛甚至可以決定誰能得到這回合進攻的鎂光燈焦點。一個好的控球後衛是球隊的領袖,得治好場上隨時發生的疑難雜症—既得下達指令,也要在適時的情形給予隊友信心與肯定。誰手感正冷需要一記輕鬆的得分喚回信心?誰又正處手感發熱?哪個隊友一段時間沒碰到球就會開始唧唧歪歪?姑且不提這些隱形的化學效應,在球隊最關鍵的時刻,球又應該要交給誰?腦海中跑過所有隊友選項,相信許多控球後衛最後還是決定自己來—畢竟,球在他們自己手上。




(Dame:球就在我手上,當然是我自己投啦!不然咧?)


  聯盟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改變吹判尺度之後,也等於了正式改變了 NBA 的全新風貌,將過去八九零年代「油頭」Pat Riley 治軍的尼克和熱火鐵血、硬碰硬的籃球風格逐漸剔除;時序進展至今日的籃球,在三分球效率值大於兩分球的精算下,球隊進攻的空間大大拉開,也開啟後衛的黃金年代。場上的創意大大增加,進攻型態徹底改變(即使 Riley 警告聯盟會開倒車至 70 年代);Steve Nash 連續兩年(2005-06)贏得年度 MVP 則掀起了控衛時代來臨的第一波浪潮;要知道在他之前僅有兩位矮於六呎 5 吋的球員曾贏得年度 MVP,一是 1957 年的 Bob Cousy、另一則是 2001 年的 Allen Iverson(居然間隔了 44 年!)。自此之後,我們也都見證了 Derrick Rose(2011)、Stephen Curry(2015-16)以及 Russell Westbrook(2017)笑著舉起年度 MVP 的獎座。


  在整個 90 年代以及千囍年初期,「禪師」Phil Jackson 所率領的公牛以及湖人主宰了整個聯盟,一共贏下了 11 座總冠軍,接連用了幾名不夠獨當一面、但是卻非常實用的後衛—B.J. Armstrong、John Paxson、Steve Kerr、洗鍊的 Ron Harper 以及 Derek Fisher 等人。他們的工作就是發動三角進攻戰術,接著跑到角落去等球。而時間轉到 2010 年代,當 LeBron-Wade-Bosh 邁阿密三巨頭 2012-13 接連兩年贏得總冠軍的時期, 身為控衛的則是 Norris Cole 以及 Mario Chalmers;但如今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能夠衝擊分區冠軍賽的球隊,幾乎必定都有一名全明星等級的控球後衛。


  如今聯盟的一號位可說是人滿為患。在去年球季,共有 25 名後衛其平均助攻都高於 5 次;但回到 2011-12 球季檢視,當時卻只有 15 人能達標。再回到今年球季檢視—你猜得沒錯—人數又攀升了,共有 26 名後衛能辦到助攻 5+ 的門檻,後衛(或控衛)在球隊進攻的參與程度越來越強烈。



延伸閱讀:NBA 超級名控生死鬥?控球後衛終於迎來他們的「黃金時期」



  而現今的聯盟或許正進入「我也能是控球」時期,由於比賽的進攻空間越拉越大,許多球隊的進攻也逐漸以外圍為導向;而外線能力的優異與否主要仍和後衛能力有關(雖然已經有許多四五號常人不惶多讓…)。隨著進攻趨勢的全面流行,這些技術也開始影響著那些「非(典型)後衛」的撈過界…不管騎士隊的詹皇是否正式主打一號位,他總是球隊中發動攻勢的那個人。 本季升格「新船長」的 Blake Griffin 也加上了三分球作為武器,並常常「跨區」扮演前任船長並擔綱控球重責;本季 MVP 大熱門 Giannis Antetokounmpo 手長腳長的超快速攻守轉換發動(Aron Baynes 最懂),也常常讓正牌的控球後衛站在一旁納涼。而近年來的 MVP 候選人更總是被各家的主控給包辦, 就連原本是得分後衛的 James Harden 都轉打 PG 啦!(此舉也讓他二度陪榜入圍年度 MVP…)




(夭壽哦!這到底是在打球還是謀殺?Aron Baynes 真勇者無誤…)


  即使新球季才剛進行沒多久,無位置分界的控球後衛打法也彰顯在數據上。例如聯盟中最頻繁的傳球者前 20 名中便有 8 個是「兼職」控衛,或完全是打其他位置的球員:Marc Gasol、「芬蘭司機」Lauri Markkanen、希臘怪物、Nikola Jokic、詹皇、表弟、Blake Griffin 以及 Draymond Green。再回到上個球季的同時期來看,僅有兩位非典型控衛能擠進前 20 的窄門:LeBron 和 Draymond,把範圍拉大到去年整季,也僅多了字母哥,共 3 名球員。


  自從 2013-14 球季追蹤系統正式啟動時,當季也僅有 3 位非典型控衛排進前 20:Josh McRoberts(山貓)、 Joakim Noah(公牛)以及 Kevin Love(灰狼)。


  真要說到「非典型控衛」,其中最具革命性的球員可想而知當然是 Magic Johnson !他的華麗「showtime」打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功:5 座 NBA 總冠軍、3 座年度 MVP、12 次入選全明星賽,都為想打一號位的高個子球員開了一扇大門。對於身材如 Magic 高大(六呎 9 吋)的球員,要同時兼備控場能力並能夠組織進攻是相當難得的,這種稀有動物的數量甚至連一支手都數得出來:Magic、Rawle Marshall 以及僅打 10 場球的孫悅。別提這些人是否曾在聯盟造成影響,就連在聯盟中生存超過三季都辦不到…直到今年,費城 76 人終於盼到了他們不世出的選秀狀元:Ben Simmons。


  身高高達六呎 10 吋、速度飛快的 Ben Simmons 在養傷蟄伏一年後,本季剛開季便已大放異彩:10 月 30 日對上休士頓火箭,Simmons 繳出有如 LeBron 數據一般的 24 分、7 籃板、9 助攻(雖然也有 5 失誤啦)。 他的跑動猶如一頭麋鹿亂頂誤撞,衝進禁區後再以奇異的姿勢挑籃/上籃(似乎有用錯手的嫌疑);此外繞頸妙傳、雙手灌籃、跳投命中也接連出現。該場比賽他的命中率高達 63%,甚至命中了幾記罰球線邊高難度的顛簸出手,和「Jojo 大帝」的 pick-and-roll 小給球以及空中接力也得心應手。綜觀整場比賽他一共傳了 76 次球,甚至比去年的助攻王 James Harden 還多了 18 次,幫助 76 人隊以 115:107 擊墜火箭。




  若以開季至今的小樣本數據而言,Simmons 則幾乎篤定成為本季的年度新人王,散發出的星度甚至會讓七六人忘了他們最新選進的另一位狀元 Markelle Fultz(剛好還在養肩傷,存在感低上加低…)。Simmons 的成功轉型也象徵著控球後衛的形變趨勢:事實上,他在大學時期主打的其實是前鋒,但他在七月宣稱自己是個「新手控衛」 。這段聲明不只顯漏了 Simmons 的天賦無雙,另一方面也象徵著一號位的光彩,讓球員願意改打不熟悉的位置,也想證明自己能夠有辦法主導進攻。


  而時至今日,身為初心者控衛的 Simmons 卻已經說服眾人,他的身材、技術、體能以及無私都完美地與一號位合拍。他更是自從 Scottie Pippen 以來第一位在賽季前七場就能繳出平均 18 分、9 籃板、7 助攻的全能球員;當然他也很常被拿來和聯盟第一人、同樣以全能著稱的 LeBron 作比較(或許決心改打一號位的詹皇就會變得像 Simmons 這樣子);但在本文中,Ben 或許和同為攻勢發動機、主打後衛的 Giannis Antetokounmpo 比較會更貼切!


  為什麼呢?


  首先,兩人的外線命中率都是慘不忍睹,跳投出手的姿勢看來也不太牢靠,在這個要求外線的時代趨勢下簡直是個異類的存在;「字母哥」甚至可能一輩子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外圍投籃者(本季至今 33% 的三分命中率已經是生涯五季以來次佳的表現了);在去年他全面進化的一年中,穩定的投籃便被視為唯一美中不足的那一塊;而到了啟動「MVP 模式」的今年賽季,他卻釋放出不同的訊息:不需要三分球,他也沒在怕!


  開季至今仍保持著高達 58.3% 的高命中率,原因在於「希臘怪物」已經能夠輕鬆洞見每一名防守他的球員,並且憑靠著他「非人」的爆發力和體型如單刀直入地切入暴扣/上籃。就像數年前的 LeBron James 一樣(也許現在還是一樣),這樣的動能和衝擊力道,身為防守者,你只能祈禱自己離他越遠越好…


  Simmons 或許還未到 Giannis 成為球隊領袖的那種層級,但他正在不斷超越自身的極限,就像前幾年希臘怪物做到的那樣。他不穩的跳投看似技能上的累贅,但至今他仍有著高達 53% 的投籃命中率,加上不缺射手隊友(連 Joel Embiid 都是)的場上陣容,他在場上簡直能無所不入。


  現今強調空間拉大的籃球以極其導致的球員位置的轉移,某種程度上也顛覆了「分類」的重要性。超過半世紀以來,長人就該在內線裡不斷狂轟猛炸;但近期的球風則強調球的流動與無私分享;當 Tim Duncan 以及 Kevin Garnett 這些七呎長人坦白承認過去為了想在禁區討生活而曾浮報身高,我們就應該知道過去的「長人時代」已經漸漸式微;老在 80 年代時期,身高七呎 4 吋的 Ralph Sampson 以自身優異地技術帶球快攻,在中長距離漂亮出手,還會被批評不務正業、軟蛋、懼怕身體接觸;然而現在我們經常能看到七呎 3 吋的 Kristaps Porzingis 在三分線的大圓弧外用球畫出一個更完美的弧線;Blake Griffin 更是在「前船長」Chris Paul 缺席的情況下一點一滴地將自己的控場技術提升到另一層級;在魔術強森全盛時期落幕數十年後,聯盟的球賽風格才真的趕上他的概念。


  以這個角度來看 Giannis 以及 Simmons,令人不禁想像「希臘怪物」是否是 NBA 這個新世代的魔術強森?一個既奇異又耀眼的大型全能怪物,在這個大三分時代離奇地沒有跳投能力,卻無損他能主宰比賽的能力;未來的聯盟是否都會被這些高達七呎、臂展七呎 2 的巨型後衛給佔據?畢竟,有了這樣如天使親吻過、鬼神般的身材,誰還需要什麼遠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