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籃球聯賽(JHBL和HBL)迄今32年,自草創期一路茁壯成長,到現在連外國人都願意關注,親自到台北小巨蛋朝聖,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送來台灣,接受更好的籃球教育。

不過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鎂光燈與資源仍幾乎擺設在金字塔的頂端,也讓許多挑戰者們都還沒爬過家門口那座丘陵,就越級挑戰聖母主峰結果幾乎都是慘敗收場。

雖然紅衫(轉學生禁賽)制度已經做了鬆綁,讓頂尖強權必須將吃不進名單裡的吐出來,增加選手出賽權與比賽精采度,同時盃賽的帶頭也讓乙級獲得更多關注,甲級和乙級的距離還是沒有因為實力上的接近(因為目前乙級聯賽每場、每節被減了2分鐘,強度可能還要再打折)而拉進多少。



資格賽之亂
每年(J)HBL賽季,都是從為擠進甲級而戰的資格賽開始。即使男籃與女籃,甲級和乙級受到的關注度有差,至少金字塔頂端還不會差太多,不過從預賽開始差距就很明顯了,甲級資格賽懸殊的男女隊伍數更說明一切,乙組……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現行的HBL資格賽來說,男生組從雙敗淘汰賽到分成4組競爭,最進3屆因應30周年慶,爆量的30支(本屆31)參賽隊伍,而編成8個小組進行先小組後外卡的賽程。

女生組也曾經因8強常客海山高中籃球隊被母隊解散而搶5張門票,但也從單循環慢慢進步到可以分成2組,仿效男生先打小組再打外卡的規格。


因為提到了昔日的HBL女籃霸主,所以需要一張海山高中的帥照
雖然資格賽鼓勵更多學校把資源投入運動競技,紅衫的放寬也是希望比賽更加好看,只是乙級比賽似乎變成裝飾品,反而形成甲級資格賽打得比會內正賽還像HBL的怪象。甲級資格賽該怎麼排,該邀請哪些真正有實力的球隊,甚至該不該取消資格賽改為升降級,變成一門大學問。


有升降級的聯賽,不只卡位下階段的賽事血流成河,保級大戰也很值得一看。
資格賽固然刺激,然而翻開現行聯賽規章,凡是挑戰甲級卻不幸被淘汰的隊伍,該年度無法回頭打乙級,接下來只能去打外面的長耀盃姥姥盃等盃賽。也就是說,上屆8強以外的隊伍,整年的心血,要在短短3~6場比賽決定是開花結果還是放水流。請問資格賽隊伍們,尤其是第1年成軍就直接挑戰(J)HBL的,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青年高中教練徐國宏回到嘉義娘家,就帶著萬能工商挑戰甲級。
以結果論,前2年還在建構所謂的骨架……
菜雞互啄都不保證能得利,更何況面對那些資格賽魔王們:男生組有泰山高中、治平高中等;女生組上季北一女中秋風掃落葉,本季南湖女籃也將強勢反彈。


資格賽前孫韻筌如履薄冰,結果資格賽南湖女籃根本是大魔王
不但3戰全勝,直到第3戰對永平才遭逢頑強抵抗
一支球隊從零開始,起碼需要投入2、3年,才能打造出成熟的骨架,例如上季大黑馬光復高中從自乙級進軍甲級到闖進8強和小巨蛋,進度已經超過一些老牌勁旅,但也需要4年的耕耘。在系統中成長的球員們變成學長/姊們後,就會告訴學弟/妹們,這個時候教練希望他們做什麼。尚未完全準備好的球隊,別說挑戰甲級豪門,連能否對抗乙級強權都是個問號,貿然越級打怪可能只會糟蹋選手們的寶貴時間(不過又好過在豪門冷板凳坐好坐滿)。

更何況,這個(上個)階段是甲/乙級,或是其他運動的好手,甚至只是個路人甲,跟下個階段(這個)階段的關係並沒有這麼大。待在一支有足夠出賽時間與機會的球隊,有時候反而會將未開發的潛能,磨出比甲級炸子雞們更亮眼的成品。


不只喬楚瑜的母校光復高中,被他天鉤絕殺的東山高中也是踏實耕耘收割超乎想像的典範,
兩校都打進過小巨蛋。
如果要讓比賽更精采,更新鮮,卻又不會讓實力落差過大,或許可以在乙級恢復成每節10分鐘後,參考UBA的升降級與雙層賽制(現行UBA升降級,男生組公開一級13~16名與公開二級前4強互換,女生組公開二級冠亞軍則是和公開一級的最後2名互換)升降級也有屬於自己的問題,藉由讓甲乙級產生連結:乙級女生前4強、男生前8強在下屆直接或間接挑戰甲級,保級失敗的球隊則回到乙級捲土重來。不僅省去或減少辦資格賽的時間,也讓其他學校知道,想要挑戰HBL、稱霸全國,就得先從乙級開始踏實磨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