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的問題和球場上的事沒關係。

造成他們揮不了長劍、又拿不起盾牌的原因來自於大腦功能的混亂,也就是管理層發揮不了他們真正的功用。

電腦秀逗了,可以重開機;人腦秀逗了,還有酒精;但當一個決策團隊無法發揮他的功能,常常不是開除誰就能解決的。牽一髮而動全身,越為巨大的團隊,他的內部結構就越像一台機器一樣精密,一顆螺絲釘都不能栓錯位,否則不無爆炸的可能。



在騎士團的圓桌會議上,真正具有話語權的人很少,老闆吉爾伯特(Dan Gilbert)是一派,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這邊的是一派。兩邊的利益是相左的,吉爾伯特在乎的是球團的營運以及賺錢,勒布朗也在乎賺錢,同時也關心自己的歷史地位。

這兩者之間其實可以不衝突的,就像在「決定二」時那樣,勒布朗決定回到家鄉,這裡有歐文(Kyrie Irving)以及不錯的薪資空間,可以幫助他再次攀上一個巔峰。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王子回歸記」的戲碼在任何時代都適用,加上東區這幾年弱雞的競爭力,勒布朗和他的球隊保底就是東決,總決賽加上聯盟第一人,吉爾伯特有把握克里夫蘭人會喜歡這些的。

在此時,他們的決策大概是一致的,應該說吉爾伯特願意為詹姆斯做任何事,只要他能待在克里夫蘭。而詹姆斯在球隊具備爭冠能力時,他也完全不會在意待在克城這樣的小球市。儘管這裡完全不比洛杉磯、紐約,但是他可以擁有絕對的自主權,享受著當一名掌控球隊的真正王者。


想想看,萊利(Pat Riley)絕不可能允許球隊和詹姆斯簽「1+1」合約的,更不要說由他來決定總教練人選(難道還有人相信布拉特成為史上戰績最好卻被炒魷魚的總教練,和詹姆斯沒半毛錢關係嗎?)。就算他不想甩萊利,他也必須尊重韋德,邁阿密終究不是他的球隊。

但在騎士就不一樣了。如果世界上有長生不老藥,吉爾伯特會願意賣掉公司為勒布朗買一罐的。

這支球隊目前總共退役了7個號碼的球衣,分別是:7號史密斯(Bingo Smith)、11號伊高斯卡斯(Zydrunas Ilgauskas)、 22號南斯(Larry Nance)、 25號普萊斯(Mark Price)、 34號卡爾(Austin Carr) 、42號瑟蒙德(Nate Thurmond)、 43號多赫蒂(Brad Daugherty)。

請繼續往下閱讀

瑟蒙德、普萊斯能稱的上偉大,但他們從來不是「主角」,其他人?算了吧。

這是一支隊史略顯乏善可陳的球隊。在詹姆斯之前,他們最為人所記憶的,就是當了喬丹「那一投」的背景。

所以當年詹姆斯被當成救世主,好像這座城市的球迷終於和上帝求來了他們其中一個兒子一樣,他在一瞬間就得到了克里夫蘭的所有關愛。







然而,就算詹姆斯在怎麼保養自己的身體,對於每天入口的東西如何苛刻,對於運動的質量如何吹毛求疵的要求,他終究會老的。就像一個國色天香的美人,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自信的瓦解從來都是一瞬間的。

人老珠黃時,人總是會變得有點神經質。在年輕時勒布朗敢於去做一些大膽的決定,那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知道他就代表總冠賽的席次,這是偉大球員共有的自信。

但現在,我們隔著電視螢幕都能進一步的感覺到他掌控力的衰退,更不要說是他自己了。去年丟掉東區第一,其實意義並不是如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媒體所說是:「詹姆斯統治的結束」;這只是代表著他必須轉變到另一種打法,大包大攬的方式太費勁了,威少、字母哥這些年輕巨星們才有本錢幹的起。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他最終選擇了另一條路:把握住球場外的每一次機會,找來更強的幫手,而不是改變自己、讓身邊的其他巨星得到更多發揮和成長的機會。



騎士管理層在暑假試圖交易未果,但此舉卻激怒了歐文,最終他們不得不將後者賣給同區的塞爾提克。雖然換回的籌碼已經足夠好了(小湯瑪斯和克勞德),但對於一支爭冠球隊來說,若不能得到比交易前更好的巨星,那就是失敗。

原有的陣容和配合被打亂,就必須去花時間重建,這對年老的騎士來說是最麻煩的。老球員有他們自己的打球方式和脾氣,誰也不好去配合誰。有時候可能一整個球季都沒辦法找回狀態,12年到13年的那支湖人就殷鑑不遠,看起來戰力是提升了,但其實不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