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一定覺得很奇怪,「雷霆」怎麼會用「逆風高飛」形容呢?用個「晴天霹靂」、「雷厲風行」可能適合一些,「逆風高飛」也許用來形容老鷹隊還差不多。事實上,今天要寫的正是雷霆隊的「Hawk進攻」。

12月5號雷霆對上爵士的比賽,今年一向守不住第四節的雷霆,在前三節打完落後12分的情況下,反常地在第四節逆轉成功。其中關鍵的地方在於,他們最後的十次半場進攻中,跑了九次的「Hawk」戰術,除去一次被撥出界外(仍掌握球權),另外八次的Hawk進攻得到了15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浪費太多篇幅,直接來看完整九回的進攻片段,再來說明何謂「Hawk」進攻,最後完整分解每個回合的細節給大家看。

雷霆 v.s. 爵士:Hawk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影片連結)

何謂「Hawk」進攻?

進攻暗號
如何你不同意這個戰術叫做「Hawk」,那仔細觀察雷霆的進攻暗號肯定可以說服你,我沒看過那麼直白的暗號過(笑)。



有注意到Melo和Adam的手勢嗎?雙臂張開,揮舞兩下,不正是老鷹準備振翅高飛嘛!

鷹式空切 Hawk cut
Hawk offense基本上就是由Hawk cut啟動的戰術系列,跟之前介紹過的「UCLA cut」非常相似,都是持球的人在45度角,弧頂的人在藉由肘區附近的掩護空切到籃下,但是一般而言,UCLA cut是由弧頂傳球道側翼再空切,而Hawk cut則是直接帶過半場。很細微的差異,看圖可以很清楚分辨兩個專業術語的差別。


其實「Hawk」之所以稱為「Hawk」,得說起名人堂教練Hubie Brown,1970年代他執教亞特蘭大老鷹隊(Atlanta Hawks)時,將這套進攻系統引進NBA,帶領年輕的老鷹隊取得成功,後來這套被廣泛使用的進攻系統就被稱為「Hawk」。

三星合體
雷霆今年夏天交易來Melo、George之後,和Westbrook組成的三巨頭,一度讓人充滿期待。然而開季至今,雷霆只繳出排在聯盟第21名、不及格的進攻表現。三巨頭之間必須有更多的配合,才能完整發揮彼此的實力。因此,教練Billy Donovan試圖以這套由三巨頭啟動的Hawk進攻來拯救雷霆。
首先,Westbrook作為持球者,由George發動Hawk cut 穿過在肘區的Melo,接著Westbrook和Melo兩人執行擋拆,而George則在另一邊穿過雙重掩護出來接球,構成雷霆Hawk進攻的雛形。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雷霆 v.s. 爵士:逐回分解
雷霆對爵士的比賽在最後六分半鐘,幾乎全部都打這套Hawk進攻,這在NBA當中並不常見,卻也非常適合讓我們逐回合分解。


一開始Ingles就積極阻絕George,讓他無法從前繞過掩護,不過雷霆仍舊有其他進攻選擇。擋拆之後Westbrook傳給了繞出掩護的George,得到了三分罰球的機會。可以注意到Melo籃下的空檔讓Favors無暇幫忙George的外線。




這回Ingles仍舊不讓George從前穿過掩護,而防守Westbrook-Melo擋拆時,爵士積極出去沿阻(show),Melo見機沒有多逗留在掩護,而是馬上溜走(slip),Westbrook也馬上傳給他得分。




這次預期到爵士會出去沿阻(show),Melo變換了掩護的方向,讓Westbrook直接切進底線,不過Sefolosha快手成功撥球出界,雷霆掌握球權。




這次爵士變換了防守對位,由新秀Mitchell來對位George,Westbrook明顯地在等George繞過掩護,George繞過掩護後切入(curl),在矮很多的Mitchell面前中距離得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