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9日)的璞園達欣之戰,璞園華裔後衛陳堅恩全場比賽手感發燙,上下半場都非常出色,讓他得到中場和比賽結束後兩度被轉播單位緯來體育台找來場邊訪問的機會。但他那一段中英文交互運用、甚至形成「中文問、英文答,英文問、中文答」的趣味現象,讓收看電視的球迷為之莞爾。



然而,這並非他有意要惡搞記者,反而是他為了能和台灣的籃球環境更接近而努力改變自己的結果,只是如今努力尚未成功,才出現許多趣談。



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我對中文還沒辦法聽很快,如果中間漏聽一兩個字,我怕我理解錯誤,又知道中場很趕,所以只好請他講英文。—–陳堅恩



陳堅恩是菲律賓華僑,爸爸是中華職籃CBA元年泰瑞電子教練陳清萍,媽媽則是美國人,他2歲隨父母來台灣居住,但家裡還是用英文溝通,因此雖然他在台灣生活過16年,但中文底子不算深厚,加上大學赴美就讀UCLA,畢業之後回到菲律賓參加選秀,落榜後在其他次級聯盟打拚,直到爸爸的好友、前CBA知名洋將雷克斯(Rex Manu)介紹後來台,以華裔資格加入璞園。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陳堅恩加入璞園後,稱職擔任替補雙能衛角色,他從小在爸爸指導下練出的菲式單打能力,更是當時陣中後衛群陳世杰、葛記豪、彭俊諺缺乏的,加入SBL的第一年就在璞園四連霸的第四座冠軍裡擔綱一角。當初他會加入璞園,和璞園「出色」的外語環境也有關係,璞園當時的助理教練麥班達和簡浩都是台美混血兒,毛加恩則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ABC,對當時只有英文溝通能力的陳堅恩而言,是讓他最安心的環境。



只是,陳堅恩一直沒有把來台打球當成「過水」,他希望能在SBL長期生存,因此他也知道語言能力就是他和隊友溝通的最大關鍵。剛來台的那幾個月,他很努力地上中文課,只是後來因為許多個人因素停課,只停留在和隊友在場上簡易的溝通程度。直到最近兩年,他感受到不只是球場上,平常生活、受訪時都可能因為語言不通而有表達問題,他才決定逼自己認真學中文。



和陳堅恩聊天,說話速度一定要稍微放慢,只要你講得快一點,他會微微皺起眉頭,這就是他已經開始無法跟上思考的暗示了。但正因為他希望能增加溝通能力,只要在合理狀態下,他都願意用中文回答,但在超出他表達能力的情況下,他為了避免回應失當,還是會保險的用英文回應。他在昨天中場受訪時,就是因此先用英文回答,再因為跟不上思考希望記者用英文發問,聽懂問題後又用中文回應記者英文發問的道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中文很難,但是發現自己能和隊友溝通,是很有趣的事。—–陳堅恩



陳堅恩也許不會是璞園的當家王牌,因為國籍認可問題,也很難和任何國家隊的討論沾上邊,但是從他為了自己的SBL生涯、以及受訪時的順暢而努力學習中文,甚至是了解中場訪問趕時間的小細節、再用自己有限的語言能力體貼記者,至少可以看出他很認真面對自己的生涯,也真心付出溫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