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NBA 聯盟長人的運動能力越來越好,步伐大而且移動速度飛快,像是 6 呎 11 的「字母哥」Giannis Antetokounmpo 從三分線的「三步上籃」或是「詹皇」LeBron James 中場「七步成詩灌籃」疑似走步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金州勇士隊的「咖哩小子」Stephen Curry 就向 ESPN 的專欄《The Undefeated》作者 Jesse Washington 提到:

“The NBA has always had a little bit of leniency on that particular call. It’s a little inconsistent because guys are really superathletic, quick, fast. It’s hard to watch everything.”
「NBA 一直以來對於特定的動作在吹判上都有一點寬容,而且因為球員超凡的運動能力,迅速而且敏捷,導致吹判結果不一致,實在太難看清楚所有動作了」

“leniency”「寬大」、「仁慈」,與 “mercy”「寬容」、”grace”「慈悲」意思相近,這裡則是指「判決的模糊地帶」,也可以用 “grey area” 替換。一般我們說「給予寬限三天」,會用 “three-day grace”,而 “mercy rule” 則是指「提前結束比賽規則」。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其實原本上籃前「收球」(gather) 的定義並不難理解,只要球員停止運球,掌握住球權,身體往籃框移動並準備投籃就算,這時就容許三步上籃,而不算走步(travel)。

不過難就難在判斷何時算是「停止運球」,才能開始計算步伐,在球員移動速度越來越快的情況下,裁判判決的難度也跟著提高。

在 NBA 打滾 20 載的 Vince Carter 看到最近的趨勢,也表示他同意裁判的難處:

“Live action is tough, guys are doing the Eurosteps, that’s when it gets dicey. You’re probably Eurostepping in traffic. Referees are looking at a lot.”
「現場觀看動作做出判決實在不容易,像這些球員用歐洲步上籃就很難判。球員可能在人群中使出歐洲步,而裁判就同時要看很多地方」

“dicey”「不確定的」,由 “dice”「骰子」而來,有「一半一半」不太確定的意思。棒球中的 “bang-bang play” 則是指「球和人幾乎同時抵達」,判決「一半一半」,判出局或是安全上壘都說得過去。”bang” 原本指槍聲,兩起槍聲幾乎同時響起,很難判斷先後。




「我剛剛那球到底走了幾步啊?」(設計對白)

不過,NBA 官方卻嚴正否認判決尺度有因為趨勢而作出調整。籃球營運部副總 Kiki Vandeweghe 打官腔地表示:

“The players are constantly pushing the envelope and reimagining the game. It’s fascinating to watch. Every night I see something and go, ‘Wow, I didn’t think that was possible. Let me rewind that and see how that guy did that.’”
「球員們不停地在挑戰極限,是球員改變了比賽,比賽也因而變得精彩。每一晚我看到神奇的動作,心中就想『哇,我沒想過這樣也可以,再重播看一次他到底怎麼做到的吧』」

“push the envelope” 字面上是「推信封」,看起來挺無俚頭的,原本的典故來自於戰鬥機維修員拿到「信封」,裡頭有調整飛機性能的參數,因此飛行員當挑戰飛機性能範圍極限時,就以「信封」”envelope” 當作「極限」”limit” 的代稱,後來廣泛被當作「挑戰極限」來使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說這叫翻球?」(設計對白)

此外,裁判對於翻球的吹判也越來越鬆。許多球員在換手運球時,手觸碰到球的下緣,仍不會被判違例。

你看過最誇張的走步違例有哪些呢?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