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十一月,也就是SBL創立元年,裕隆恐龍、新浪獅、中廣戰神、台灣銀行、台灣啤酒、九太科技、達欣工程等7支甲組球隊成為第一季的參賽隊伍;自此之後,雖然部分球隊曾經易主,不過始終沒有低於7支球隊參賽。

但在第十七季的賽事開打前,先是達欣宣布回到社會甲組聯賽、接著是上季的總冠軍:富邦勇士也轉向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ASEAN Basketball League, ABL),幸虧退出冠名的金門酒廠後來由老面孔:九太科技接手,否則本季的參賽名單可能只會剩下裕隆、璞園、台啤、台銀4支球隊。


◆ 同樣在新賽季不會亮相的還有傳統強權:達欣,使新賽季失色不少。(照片來源:籃協)


受限於參賽球隊減少,採用循環賽制的SBL也只得縮短賽程,第十七季賽事將會是上、下半賽季各進行4循環,也就是16場賽事後分別選出上、下季冠軍,並由兩隊進行7戰4勝制的冠軍賽;如果上、下半季冠軍為同一支隊伍,那麼會由年排名第二與第三的隊伍進行五戰三勝制的挑戰賽,勝者可以晉級爭奪總冠軍。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雙洋將制度仍然沿用,不過兩名洋將的身高總和從上季的405公分下修為400公分,月薪總和亦不得超過美金20000元;而除了本土球員的選秀會外,本季也首次進行洋將的選秀會,除了簡化球隊測試洋將的流程外,同時減少洋將赴台測試的開支,想必籃協是希望同時能藉此覓得歸化球員的人選。

最後是轉播問題,目前僅傳出兩間電視台有興趣,但之後並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

那麼回到正題,首度的「縮水」球季是否對於SBL的現況造成影響?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不容小覷的衝擊。


◆ SBL在高雄的票房表現不俗,例行賽卻選擇略過著實令人難以理解。(照片來源:籃協)


首先,原先就有部分球迷認為7隊的組合不夠多,到了新賽季只剩下5隊,球隊數量更少使得對戰的組合減少,可看性勢必打折扣;再者是,球隊數量減少連帶造成賽程縮短,因此本季的例行賽確定只在和平、新莊、板橋、桃園、彰化等場館開打,南部則沒有安排任何例行賽場次,這也可能會影響南部球迷的參與感和認同感,特別是過往SBL在高雄的票房表現其實並不差。

再者,是今年本土球員的選秀會雖有21人報名參加,但獲選的卻只有3人,即台銀在第一輪與第二輪分別選擇張家禾、劉人豪,以及九太在第一輪選擇陳懷安,而裕隆、璞園、台啤則紛紛放棄選秀權。這次選秀會雖然不是最少人參加的一回(最低參加人數是第七季的12人),卻是獲選最少的一次(打破第七季僅有5人獲選的紀錄)。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寶島夢想家與新加入ABL的富邦勇士提供台灣球員不同於SBL的選擇。(照片來源:籃協)


放棄選秀的三隊總教練各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最主要的原因相信與球隊縮減有關。在達欣宣布退出SBL後,「前達欣」球員、再加上各隊流出的自由球員當中相信就已經有各球團的候選名單,畢竟這些球員都有過SBL的參賽經驗,他們的過往成績與特性都很容易掌握,比起在SBL賽場上如同白紙一張的新秀來說,當然是更保險的選擇;別忘了目前SBL的球員需求已經從原本的140人縮減為100人,步步為營相信是理所當然之事。

況且縱使沒有在選秀會上選擇任何球員,球隊還是可以從隨隊練習的新秀當中找尋可用之兵,運用自由球員的方式簽約,比起透過選秀方式更有操作空間。

而林明毅、王柏智在選秀會前宣布退出,也等同說明了SBL的大環境著實令新秀球員難以安心投入;與其留在SBL,不如加入轉往ABL的富邦勇士與寶島夢想家。甚至近年來許多如林志傑、陳信安、劉錚、周儀翔等頂尖的本土球員都選擇西進薪資更優渥、更多發展空間的CBA,也讓無法留住球星的問題成為SBL揮之不去的陰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是首次的洋將選秀會,同樣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有超過90名洋將遞交履歷、共有17人參加選秀會;但僅握有榜眼與第五順位指名權的九太與台啤分別選進Franklin Session及Kentrell Barkley,而具狀元、探花與第四順位指名權的台銀、裕隆、璞園都放棄選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