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SBL又有了NBA味了,就是前NBA大前鋒-德胡安·布萊爾(DeJuan Blair)加盟金門酒廠,而我會對他特別有印象則是因為他高中手術失誤,所以導致膝蓋跟一般人構造不一樣;那時我猜想他的膝蓋應該無法應付NBA等級的高強度比賽,所以都有整季追蹤、留意他,不過布萊爾也用實力狠狠打臉證明我的看法是錯的。



我以前在看NBA的時候學會了一個單字叫做「Tweener」,這是專指一些球路尷尬的球員,以後衛球員來說,都是進攻能力強悍、得分手段多變的球員,但是身高卻又不足以打得分後衛,轉型改打控球後衛傳球意願又不高;另一種則是發生在前鋒球員身上,大前鋒的打法卻只有小前鋒等級的身高,移動腳步跟不上一般小前鋒,但禁區也擠不過正牌大前鋒。

請繼續往下閱讀


Tweener型的球員也不是沒有在NBA成功的例子,外號惡漢的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憑著與得分後衛差不多的身高,在NBA16季的生涯中拿下場均22.1分和11.7籃板的成績;但是在聯盟發展不順的球員更多,而且大多都是前鋒型的球員,如果要講一個最常被拿出來當作負面教材的,就是曾在NCAA冠軍賽,代表UCLA拿下過MOP(Most outstanding player)的歐班諾(Ed O’Bannon) 。



布萊爾也是Tweener類型的球員之一,六尺七的身高要再NBA的籃下討生活確實不易,而270磅的厚實體格和過人的臂展是他的絕對優勢,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犧牲橫移腳步的靈活性;而近年NBA整體球風越來越偏向追求速度的小球路線,加上布萊爾後期體重有失控的情況下,目前算是結束了不算長的NBA生涯,留下了平均7.5分和5.5籃板的紀錄。

其實我講了這麼多只是想要介紹一個台灣Tweener類型的球員,就是在金酒打了四季留下了平均2.4分和1.2籃板的大前鋒-張銘哲。



SBL新人選秀會是從第五季開始辦起,而張銘哲就是在那屆總計第20順位被東森羚羊(金酒前身)選走。附帶一提當年七隊雖然浩浩蕩蕩的選了22人,不過根據當年大專體總的規定,大一到大三的學生球員打SBL就不能打UBA,所以當年只有他和陳俊傑、林金榜、李緯倫、王男桂等五名球員可以上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出生於台中外號大甲的張銘哲,190公分的身高雖然在球場上不算高大,但是絕佳的彈性和渾身肌肉的體格是他在籃下討生活的本錢,尤其對他本身又酷愛重量訓練,在UBA大專籃球聯賽或甲組聯賽禁區對位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到了SBL這種優勢卻不在明顯;因為身高關係比較適合從4、5號轉型到3、4號位置,加上放眼他新人球季會對位到的選手,像是當年籃板數本土最高,又是當年最佳進步獎的許致強,當年阻攻王的麒麟子吳岱豪,當年最佳第六人陳子威等等球員,除了對手身高上都略有優勢之外,這些球員也在聯盟有待一陣子的老江湖了。

不過大甲此時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必須先找到自己在球隊上的位置。



當年米迪亞(承接東森羚羊,金酒前身)扣除當年獲得年度第一隊的洋將桑德斯(Jonathan Sanders),大前鋒位置有著蕭元昶和吳洋輝論替,還有鄭人維可以頂替,加上剛到聯盟都會有不適應的地方,新人球技上場時間明顯被壓縮;雖然曾經有過大爆發的紀錄,替補上場9分鐘即有7分、2籃板、2助攻的成績,不過菜鳥球季還是只留下6場的出賽紀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球隊從第六季開始改由金門酒廠贊助,大甲也來到了SBL生涯的第二季,那季雖然沒有洋將助拳,但是多了從台啤轉隊的尚偉凡,與洪英哲、陳靖寰、鄭人維和蕭元昶一同捍衛籃下,隨然團隊籃板從上一季的42.6降到37.6,但大甲因為傷勢影響的關係,這一季一樣沒有太多舞台可以讓他發揮。不過那年倒是推薦入選了SBL明星賽的灌籃大賽,和隊友林冠綸配合那球也是讓大家刮目相看,利用機會使了本身好彈性跟全國觀眾介紹了自己。



SBL第七季金酒找來投籃姿勢怪異但很會的得分的尚恩(Shawn Hawkins),主打鋒衛搖擺人的尚恩是扛起了金酒得分缺口,但金酒這季也放掉了像是尚偉凡、林冠綸、辛金展、李偉民等重要輪替選手,也沒補強內線球員導致禁區空洞而開始打起小球戰術,由得分、籃板、助攻都是新高的鄭人維,帶領陳靖寰、林志隆、王男桂等速度型球員開啟了金酒的快速球風;而拜當年SBL的新政策,也連帶讓大甲出賽數達到生涯新高17場,也算是進入球隊輪替後段名單當中了,雖然他帳面成績數據和上兩季差不多,但是他在球隊主要任務是防守等這種吃力不好討的工作,這種無法有數據可以量化的辛苦任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