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打不出天賦的球員彼彼皆是,在高中大學的天之驕子發展路徑高開低走毫不見怪,換了球隊就脫胎換骨或是突然失靈的情況更是司空見慣。畢竟球員是人有其心理和生理上的環境,總會有著不同的特質和條件,發展走勢以及被使用也是一門學問,要找到那本使用說明書相當困難,至少NBA是個數百人的精英小圈子,能走上去人不多,能夠成為主力明星的就更少,他們的發展總會被放大和研究,這就是球評樂此不疲的題材。

而這一篇的主角是海地鄉土悲情劇的Skal Labissiere。







作為近十年一直處於重建獎態的國王,也幾乎和新秀墳場劃上了等號,這年送走了Demaus Cousins以後就變成菜鳥農場,但直到現時為止球隊成績總算維持過去的發展,但是很多第二年的球員沒有更進一步反而變得掙扎,尤其是在上季中表現不俗的Skal Labissiere,但如同上年的Georgios Papagiannis一樣開始被下放到G League,在初上陣37分鐘,20投中12,29分18籃板2個助攻7蓋帽,而第二場數據為32分鐘,11射10中27分,6進攻籃板7防守籃板3助封2助攻。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但兩場下來連同Justin Jackson,Malachi Richardson均無法讓球隊獲勝。






這表現至少證明他具有NBA級生存天賦,但如同選秀一樣高開低走的發展,更讓人擔心不擅長培養成材的國王又一次成功毀人,更甚的他只是一個只愛擦數據,卻無法成功引導球隊勝利的球員。

國王毀人的情況在於選秀眼光的嚴重缺乏全面的評估,更多時間只選表面光鮮的球員卻沒法複製大學時的光彩表現,甚至選上許多本質不屬於具有真正NBA核心模版的球星,除去了真正具有威力的DeMarcus Cousins和Tyreke Evans(但始終不如預期)以外,很多時候都是優點缺點也相當鮮明,在這情況出現了2014年的第八籤選了白人得分後衛Nik Stauskas,但上一年於第七籤選了同位置的Ben McLemore,更不要說在2012年以第五籤選了個只打半年就送出的Thomas Robinson,或是在2011年所選的Bismack Biyombo以及換來的Jimmer Fredette,他們的問題在於沒有人很好的改正他們的缺點,或是本身就有難以改變的弱點,結果幾乎無一成材,甚至很多已經離開了NBA,曾經認定是再版Ray Allen的Ben McLemore,在第二年的平均12分即已為生涯最佳。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季Tyreke Evans加盟灰熊後表現可人,縱使不像當初想像的全能級明星,但17.7分,4助攻,4籃板已經是窮人版雷霸龍以及Ben Simmons)



倒是國王隊在物色長人方面的算是靠譜,但囤積了過多的內線球員卻難以分配時間,從2015年從肯塔基大學選上Willie Cauley-Stein到2016年以第13籤抽上了希臘長人Georgios Papagiannis和海地人Skal Labissiere,甚至今季從20籤抽走了傷前狀元Harry Giles,使國王送走DeMarcus Cousins以後,不必在長人費太多心思。

說回Skal Labissière,作為選秀前與Ben Simmons,Brandon Ingram競爭狀元,直到今日後兩人在今天的數據分別是平均33分鐘得18分7籃板7助攻2.3抄截,以及16分5.4籃板2.9助攻,而他的數據統合為50場平均15分鐘8.3分4.6籃板0.8助攻的效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是換成是30分鐘的數據為16.6分,9.2籃板以及1.6助攻,但現實不是時間遞昇數據就一併加乘,更重要是在球隊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作為一個身高和Ben Simmons接近,而身體外觀和Brandon Ingram接近的球員,而前者是組織前鋒而後者是為Kevin Durent模版的得分型小前鋒,而Skal Labissière的身手反而更像是傳統長人中鋒,更多在油漆區以其優美的手感和成熟的技術作終結。

但現在的他適合當起中鋒嗎?就以發展性而稍稍下調到大前鋒的要求,或是以同期新秀的湖人驚奇Kyle Kuzma相比吧。

這名新秀於30分鐘16.8分5籃板1.5助攻的,對比兩者投射熱區就會發現Skal Labissiere的情況相當可憐,除了於禁區直到三分線的直線以外,他幾乎沒有再多的可以發揮效率的地方,更不要說他掌握的是傳統的內線技術,即使Ben Simmons同樣屬於外線不佳,但是他具備控球組織,切入籃下接近六成的成功率,而Kyle Kuzma看數場全場精華,就知道他在外線投射,運球切入,背身單打,拋投甚至是無球走動到高位擋拆也駕輕就熟,這才是現在的內線所需要的全面性,適合小球戰術的4號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