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討論了18世紀以來歐美財富和收入不均問題。書中提到長期來看,財富集中會導致經濟不穩定。



美國可說是西方世界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收入分配非常極端。NBA球員的薪資收入,恰好跟過去幾年美國一樣,越來越兩極化。如果Piketty所說為真,這樣兩極化的結果會不會讓NBA變得比較不穩定?

這幾年NBA球員平均薪水快速上升,不管最頂尖那群還是底薪族群都是。根據富比世資料,2018/19球季NBA是平均薪水最高的職業聯盟,高達美金7.77M。19-20年NBA球員平均薪水繼續往上攀升,來到歷史新高9.56M。雖然目前看來因為中國事件和新冠肺炎停賽影響,20-21球員薪水頂多持平,不過應該還是可以穩居第一名寶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圖為2018-19各種職業聯賽平均薪資排名。



出乎意料的,排名第二是IPL(Indian Premier League)印度超級板球聯賽,美國職棒大聯盟排名第三,EPL(England Premier League)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第四,第五美式足球,第六La Liga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第七職業冰球,第八Serie A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第九Bundesliga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第十名是Ligue 1法國足球甲級聯賽。

NBA不但在美國四大職業聯賽居冠,更是榜上唯一職業籃球聯盟,薪資待遇可說是一支獨秀。這種結果主要是NBA本身不斷發展壯大,聯盟收入節節上升。餅越來越大,能分的東西自然比較多。待遇快速上升更是歷屆球員工會努力的心血,即使兩次封館讓球迷不爽,但最後結果是球員多少分到一杯羹。

NBA球員薪水跟BRI:Basketball related income(籃球相關收入)有直接關係。BRI包含了例行賽、季後賽門票收入,廣播、電視權利金,周邊商品、廣告等等,每年都會變動。聯盟在每年七月估計下季BRI,根據最新版的勞資協定,球員可獲得49%-51%的BRI,保障了一定的收入。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遙想1975年的時候,NBA球員待遇遠不如現在。那年代最強球員是NBA史上得分排名第一的天勾Kareem Abdul-Jabbar。(個人寫過一篇文章介紹天勾,請見:傳說中的天勾,究竟是怎樣的武器?)



1975年Jabbar是聯盟火鍋籃板雙冠王,更是MVP得主,該年年薪是45萬(以下單位皆為美元),換算成今日幣值大概是2.79M。該年NBA球員平均薪水是9萬,聯盟最低薪3萬。同一年度美國薪資中位數是1萬3千左右,球場打工的計時人員時薪3.5元,換成年薪7280元。

簡單計算一下,1975年NBA最高薪的Jabbar,薪水是聯盟平均5倍,聯盟最低薪15倍。跟普羅大眾比起來,是中位數34倍,計時人員62倍。看來不錯,不是嗎?

現在NBA呢?上季最高薪球員是二次最有價值得主Stephen Curry,年薪4000萬。排名前10位高薪球員平均薪水3710萬,聯盟平均薪水700萬,最低薪58.2萬。



聯盟最高薪對比平均薪水倍數微幅上升,大概是5.7倍左右,還沒到很誇張。但是最高薪跟最低薪比起來,從原本15倍惡化成68倍。更讓人擔憂的,是NBA球員薪水跟一般人比起來膨脹的誇張。聯盟薪水最高的球員,是美國薪水中位數630倍。跟低階計時人員比起來,更是高達2900倍。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球員當然有提供獨特的勞務,所以可以拿很高的薪水。有多少人可以像Curry一樣,過半場後就是射程範圍,提供又多又準的三分?有誰可以像Antetokounmpo一樣,上場時間不到31分鐘,卻有接近30分14籃板的表現?又有誰能在35歲還能像LBJ一樣頻頻轟炸籃框,順便霸佔聯盟助攻榜首?



話說回來,在1975年有人可以跟Jabbar一樣使出天勾嗎?有人能像手槍Pete Maravich一樣,使出華麗無比的運球功夫嗎?有人能像Tiny Archibald一樣,用180公分左右的身高縱橫球場兩端,不但能自己得分還能幫隊友製造機會嗎?同樣獨特的技藝,現今頂尖球員的價值硬是比他們的老前輩高了不少。

明星球員的技巧相對於一般人來說很難複製,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能領高薪的原因之一。更何況職業運動員生涯短暫,必須從年輕時開始大量訓練,更必須承受運動傷害導致狀況下滑的風險,薪水高的道理不難理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