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Conley 倒下之後,爵士反而找回節奏。在迎來夢寐以求的指揮官後,鹽湖城反而度過令人失望的開局;然而,在去年 12 月 2 日 Conley 扭傷腿筋因此作壁上觀後,爵士反倒恢復西區雄獅的本色,一口氣打出 15 勝 4 敗,也將排名衝上西區第二。當然,較軟的賽程也有關聯,不過最主要的原因在於:Donovan Mitchell 成功接手控球後衛的重責大任。

Mitchell 正打出 NBA 生涯中最精彩的表現。他在 Conley 受傷後,場均砍下 25 分、5.6 助攻,命中率高達 50.3%──比前兩個賽季還要出色。其中對上西區另一支強豪快艇,Mitchell 的全場表現(23 投 13 中得到 30 分、9 助攻、7 籃板)更是這段期間他無所不能的縮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演出的 Mitchell,正是欲成為總冠軍挑戰者的爵士所需要的。促使 Mitchell 更進化的關鍵就在於位置的轉變。在此之前,他在進攻端上從不需擔負這麼多的責任。他在新秀年很快就被挖掘出明星潛質,並在得分方面領先全隊;然而他身邊總有個地板型後衛──不論是 Ricky Rubio 還是 Conley。而現在,他必須要主導進攻端的一切。

在聯盟當中,位置的區分基本上就能看出球員的角色。Mitchell 開始成為爵士隊的主要持球者。在本季初的 22 場比賽,他的場均觸球次數和 Buddy Hield(國王隊得分後衛)、Paul George(快艇隊小前鋒)相仿;然而近一個月來,他的場均觸球次數已經和 De’Aaron Fox(國王)、Jamal Murray (金塊)等先發控衛平起平坐。



Donovan Mitchell 的再進化
Donovan Mitchell

場均觸球

每次觸球持球時間

切入次數

Conley 受傷之後

73.6

5.57

18.2

Conley 受傷之前

58

4.55

15.5

說到底,Mitchell 還是一名投籃優先的球員。但令人驚訝的是,Conley 因傷缺陣之後,Mitchell 的出手次數依舊沒有太大影響。他的場均出手數在 Conley 受傷前(20.5)、受傷後(19.3)相去不遠;差異在於球在他手上的時間長短。Mitchell 能主導進攻而非只是扮演螺絲釘,所造成的影響可說是相當大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為一名非持球的進攻角色,Mitchell 對防守者而言並非太大的威脅。他 的外線準心平平(生涯場均出手 6.7 次,命中率 35.1%),以二號位而言又缺乏身材優勢(身高僅 6 呎 1 吋,體重 215 磅)。他也並不擅於擔任定點射手,下球突破製造機會才是他的本色。他在急停跳投的表現(場均 9.1 次出手,命中率 44.2%)比起 catch-and-shoot 而言(場均 2.2 次出手,命中率 38.9%)簡直是不同層級。

Mitchell 出類拔萃之處,在於他能自主創造投籃機會的能力。他罕見地兼具速度、投籃、切入的三大威脅能力,防守者難以擋在他面前干擾出手──尤其當他又受到掩護時。Mitchell 是 NBA 數一數二的擋拆持球好手,得分效率也在聯盟中贏過 81% 球員,這還是在他出手(場均 10 次擋拆後出手)排名聯盟第三繳出的成績,Mitchell 可說是質量兼具的超級擋拆武器。

要以 Mitchell 為中心打造進攻體系,最好的方式便是給他足夠的空間,迫使防守者因應他做反應。年僅 23 歲的 Mitchell 仍然在學習如何在組織進攻方面打得更有效率,不過有了爵士為他拉開的空間,他能有更多機會解讀場上狀況,打得更加輕鬆,並且找出空檔隊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爵士的進攻組成也有所改變。去年夏天以 4 年 7300 萬簽下的 Bojan Bogdanovic 擔任鹽湖城的小球四號,將陣容現代化,捨棄了過去數年來的雙塔(Rudy Gobert、Derrick Favors)戰略。Mitchell 現在總是跟著三名射手、一名可以掩護下沉的長人並肩作戰,對他來說也是最如魚得水的狀況。先發名單的其他四人都是在聯盟打滾多年,並且能稱職扮演角色的老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