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系列文第一篇,我們聊過雙槍為團體所做的改變: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7127

接著,讓我們來談談:暴龍隊「球的流動細節」。

先看今年賽季初(前10場比賽)的一點比賽狀況剪輯:






這段影片剪輯了3個不同的進攻回合。第一個看起來蠻正常的;第二個雖然得分,但狀況非常驚險;果然到了第三個,就是失誤收場。

而這三個Play,可以看作是暴龍隊調整打法的陣痛期縮影。



第一個Play其實原先戰術執行得不錯,DDR透過Lowry和Valanciunas在弧頂的掩護,已經甩開防守者得到一個切入籃下的機會,並吸引了Millsap跟Murray的協防。



那為什麼最後無功而返?



第一個原因是弱邊底角的Powell亂跑,擠向強邊。如果他留在原位的話,當Murray協防DDR的時候,他將可以獲得一次至少是Open的三分投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第二個原因是Ibaka的出手不夠果決,在三分線外的出手機會,他很喜歡用時間差來騙防守者起跳,再決定投三分或是切近一點投中距離。(只有Wide Open,或是自信爆棚的時候他會選擇C&S)可是換防的Harris只是撲上來,並沒有跳,所以Ibaka的第一次進攻機會就沒了。



疑,那還有第二次機會嗎?有,因為這時候Mismatch已經產生。可惜亂跑的Powell選擇挑戰Millsap,而不是讓Ibaka去打Harris,最後掉球收場。



結語:戰術大致成形,可惜有球員跑位錯誤,做了較困難的選擇,所以錯失得分機會。



那麼,第2、3個Play,反應什麼樣的問題呢?雙槍使用了非常多的跳傳來創造機會。



在前10場比賽裡,你會頻繁地看見暴龍的持球者切入到心臟地帶,吸引2、3個防守者協防後再跳傳來創造投射空檔。成功的話就像上面第二個Play的結果;失敗的話則是第三個Play。

這樣的狀況當下其實頻頻讓筆者翻白眼。跳傳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選擇,怎麼會這麼頻繁的使用呢?再說靠這樣的方式,能創造的空檔還是非常有限吧?(以下省略500字抱怨文)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在找相關資料時發現一些關鍵字,做了一番功課後才瞭解:前10場比賽,暴龍的確是打得不理想,但場上情況筆者將它看得太簡單了。暴龍隊是有個明確戰術計畫的。







這個新的戰術計畫,給暴龍隊的比賽內容帶來了一些變化,我們先用11月13號,對戰賽爾提克的比賽時,轉播單位提供的數據來瞭解這個新的戰術創造的績效。







場均得分個人認為參考價值不大,所以省略不提。

3分球的嘗試次數從聯盟後段的成績一口氣飆到前段班,可以先單純的理解為暴龍開始更重視三分球的攻擊,若再搭上Pace & AST%的躍進,則會變成暴龍這個賽季吸睛的一點線索。



球迷間的討論開始提到:「暴龍的打法有些變化了。」

為數不多的專欄開始寫到:「暴龍崇尚團隊籃球?」



說得都沒錯,但還有點曖昧:「沒有具體的介紹,暴龍隊如何做到這些事情?」

所以這次讓我們透過戰術分析、場上狀況剪輯來看暴龍隊「球的流動細節」吧!



暴龍隊為了增加球的流動與進攻的變化性,先調整了雙槍的打法,下一步就是引進Motion Offense的理念來改變球隊的進攻體系。



何謂Motion Offense?

這邊我先引用Facebook粉絲專頁〈馬刺‧禁區模範生〉的譯文來做開場白:



根據Coach’s Clipboard網站,動態攻擊(Motion Offense)的意思是: 一個強調球員走位性並具有彈性的進攻方式,正確的場上空間配置,傳球和空切,還有設下掩護。

動態攻擊的緣起來自一位來自奧克拉荷馬州大(Oklahoma State)的Henry Iba教練。而將它發展起來並使之受到歡迎,則歸功於印第安那州大(Indiana State)的Bob Knight教練。

他將設掩護變成在進攻中的一大關鍵。動態攻擊(Motion Offense)讓球員有很大的空間去自由運用一些基本的籃球進攻原理,例如傳球、切入、掩護變化、穿梭(weave)等等… 最重要的是,進攻球員解讀對手的防守以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