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影響我的球員及教練生涯的書,每個賽季結束之後,我都會再重讀一遍 。

勇士隊的總教練Kerr說。

而這句話也被印在書的封面上,然而仔細一看,這不是甚麼籃球戰術攻略,也不是體能訓練菜單,而是一本網球教練所寫的網球教練書籍,拿網球教練手冊教導勇士冠軍隊,我想不是Kerr嗑了點甚麼,就是這位網球教練施了甚麼魔法,沒錯!也許這位網球教練真的餵給了所有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一點不同觀點的心靈迷藥,而這本迷藥就叫做-比賽,從心開始。



首先,先介紹這位作者兼網球教練-提摩西.高威,他究竟是何方神聖?原來他只是名網球俱樂部的教練,主要教導地方媽媽在網球場上可以跟老公們並肩作戰,以及幫助球友們增進自己的網球實力,但是在教導的過程中,慢慢發現運動心理對於比賽表現的影響,而在1974年運動心理學還不被廣為研究的年代,可說是首開先河,解釋了球員為何會怯場、緊張,並且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法,更對於比賽及勝負有另一種不同的詮釋,鏡頭回到2019年的現代,這樣的觀念仍然影響著許多不同領域的教練們,當然也包括勇士隊總教練Kerr,或許有些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但是克服比賽壓力的心理精隨卻一點都沒有少。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在比賽與內心比賽
書中提到,比賽分為外在比賽及內心比賽,一般教練通常教導球員常常是看了外在比賽的過程,再去"過度教導"球員,例如:擊球時手高一點、再側身一點…等動作上的指導,不僅沒有效率,也會讓球員陷入心理壓力的惡性循環,身為教練真正要教導的是球員如何贏得內心比賽,只要球員贏得了內心比賽,就可以讓球員自然而然的表現出自己真正的實力,簡單來說就是讓練習型球員自然而然轉換成比賽型球員,並且贏得比賽,這當中高威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那就是自我1及自我2的運動心理理論,難道我們在比賽中都有人格分裂的情況?也許乍聽下有點荒謬,但仔細回想比賽狀況,確實都有類似的情形,那……不知道我能不能在投籃時也分裂成一個Curry人格給我呢XD



自我1及自我2的關係
場景來到大滿貫賽場,此時輪到了球員的發球權,球員想要發一記又快又準的Ace球,但一發出界,控制狂自我1狠狠地教訓了自我2一番,自我1:靠!你連這種簡單的發球都會出界,你平常是不是都在偷懶阿?等等二發手碗要再壓低一點,再用力一點,而二發卻因為手碗壓太低而掛網,此時自我1又再次對自我2大吼大叫,但自我2卻悶不吭聲,默默的接受一切,而發球狀態也越來越糟糕,之後的結局也毫無意外地兵敗如山倒,這就是高威提出的典型自我1跟自我2的關係,自我1會下指令,自我2執行任務,然後自我1在對成果做出評價,但自我1越想控制狀況往往越糟糕,反而讓自我2去隨心所欲的享受比賽,才會發揮出平常訓練的水準,所以要戰勝內心比賽的第一步,就是要自我1停止批判自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使能停止批判自己,並且相信自我2的身體本能,往往球員都會表現的更好,當自我1越想控制身體時,身體越無法隨心所欲,這種概念看似很抽象,但想想許多打出巔峰表現的運動員,他們賽後常常都說:「比賽時沒有想甚麼,只是全心專注在球場中」,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辦到的,而這樣心中毫無批判的專注,就是高威嚮往的最佳比賽狀況,那要如何達到這樣的狀態呢?訓練專注力就是最佳方法,高威以網球為例,當打球時,必須專注於"觀察",觀察於網球旋轉的縫合線狀態,以及觀察自己球拍的位置,其他身體該如何站位、力道控制等,都交給自我2去處理,越能專心,表現會越好,當然這是相當困難的,人的思想會不停流竄,要控制並非易事,但能慢慢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對於運動會有突破性的表現。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可能會問:「相信自我2,難道我從來沒打過網球,我利用專注度,我就會打網球?那我不就變成網球天才了?」,答案當然不是,但能控制專注力卻已經做到戰勝內心比賽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訓練自我2,訓練自我2的方法就是利用影像跟感覺來訓練,你可能有看過所謂的"指導手冊",往往是第一步驟巴拉巴拉,第二步驟巴拉巴拉,但在打球時腦袋要記住步驟就已經打結了,更何況還要搭配動作,當然讓學習變得困難,所以高威主張,先是讓球員專注地觀察教練示範,並且直接讓球員下場模仿教練的動作,往往都有個動作的雛形,接下來就是讓球員感受擊球時的感覺,讓身體去學習球與球拍之間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讓自我2自然而然去學習,不要帶有批判,往往對於初學者會有很大的幫助,且進步神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