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麻將
象棋麻將,又稱棋子麻將、棋仔自摸、象棋自摸,是台灣的傳統牌類遊戲,用中國象棋棋子玩簡化的麻將

歷史
1970年代,象棋麻將就已是台灣常見的賭博。1980年代統計,台灣人聚賭以麻將為主,四色牌、象棋麻將、擲骰子則比例接近。台灣獄方為避免受刑人玩象棋麻將,規定棋子背面要寫棋子名,否則就當違禁品沒收。受刑人會利用工作機會取得紙張、紙板,以原子筆描繪製作象棋以玩象棋麻將,特別是在接近農曆過年時。用硬紙板製象棋雖然粗糙,但獄方欲查緝就可立即撕毀湮滅證據。

1997年,鈊象電子推出象棋麻將的賭博電玩機台《百萬雄兵》,在中國大陸稱為《天將神兵》,有驚天動地、飛象過河、天地人、百萬雄兵、兵車行、君臣同治、良相輔國等番種,增加天、地、人等牌,被認為是經典的麻將電玩。網路遊戲盛行後,也有不少台灣的電玩遊戲公司推出線上平台,牌數有傳統的三十二子型,即除將(帥)各一張、卒(兵)各五張外,其餘種各兩張;還有五十六子型、遊戲公司新推出的六十四子型,番種、台數皆有差異。

牌具
牌具可用象棋棋具,或用類同麻將的牌具,以兩種棋子顏色作花色,有將(帥)、士(仕)、象(相)、車(俥)、馬(傌)、包(炮)、卒(兵),共十四種牌。數量有對應象棋棋子數的三十二子型、每種各兩張的五十六子型、兩倍象棋子數的六十四子型。
牌規
流程
三十二子型,兩到四人遊戲,莊家摸五張,閒家摸四張;五十六、六十四子型,四人遊戲,莊家摸八張,閒家摸七張。
行牌類似麻將,由莊家先打出牌,同樣有吃、碰、槓。多數網站平台的三十二子型只有吃。
需能組成以下兩種才能吃牌。

三張同色的 帥仕相.將士象。
三張同色的 俥傌炮.車馬包。
三十二子型,不同色的將可作對子。
宣布聽牌後不可變換牌型。
三十二子型,以組成一面子、一對子胡牌;五十六子、六十四子型,以組成兩面子、一對子胡牌。
台數
同台灣麻將用台數為單位,三十二子、五十六子、六十四子型的番種、台數各網站並不相同,以下以大蕃薯遊戲網為例。
牌型 說明 三十二子型 五十六子型 六十四子型
天胡 莊家摸第一張牌後即自摸胡牌。 6 8 10
地胡 第一輪摸牌即胡牌。 – – 10
人胡 莊家打出第一張牌後在第一輪內胡別人放的第一張牌或閒家在首次摸牌前胡別人放的第一張牌。 – – 5
八家將 八張同色的卒。去除五兵合縱、五卒連橫及碰碰胡台型。 – – 8
五兵合縱、五卒連橫 有五張同色的卒。 5 – 2
一條龍 同色的將士象、車馬包、卒的對子。 – 4 4
雙龍抱 兩組相同順子,須門清。 – 4 4
碰碰胡 全部是刻子。 – 2 2
將帥聽令 胡牌時為將,並為對子。 2 – –
將帥領兵 只有將卒。 – 2 2
斷頭尾 沒有將卒。 – 1 1
二槓子 二組槓子,不可含卒。 – 2 2
槓上開花 槓牌後摸牌即胡牌。 – 2 –
清一色 花色一致。 1 1 1
四對子 四組對子。 – 1 1
全求 全部以吃、碰、槓取得,並由他人放槍胡牌。 – 2 –
半求 全部以吃、碰、槓取得,並自摸胡牌。 – 1 –
海底撈月 摸到最後一張牌時自摸。 1 3 1
河底撈魚 最後一張牌捨牌後放槍胡牌。 – 1 1
門清 胡牌前,沒有吃、碰、槓其他家的牌。 – 1
自摸 自己摸牌後胡牌。 2 1 2
門清自摸 門清狀態下自摸。去除門清及自摸。 – 3 –
聽牌 胡牌前喊聽牌。 1 1 1
莊家 莊家1台。 – 1 1
連莊拉莊 莊家胡牌即可連莊,將其他台數算好後翻倍。 – *2 *2
胡牌 胡牌1台。 1 1 1
中國象棋暗棋
暗棋,又稱半棋、翻棋、翻翻棋、盲棋,是種有隱藏訊息的中國象棋變體。

歷史
類似的遊戲有暗獸棋與洋片的中國象棋遊戲牌。 暗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開始流行,文革時已很盛行,與台灣暗棋差別在後者炮具特別吃法,現在已多用台灣的下法。

棋具
棋盤使用一半的棋盤,為4*8方格。
棋子同正面有字、反面無字的中國象棋。
規則
初始布置為棋子反面朝上隨機布置於棋格。反面朝上的棋子稱為暗棋,正面朝上稱為明棋。
兩人遊戲,每方回合需選擇以下兩種行動之一:
將一枚暗棋翻成明棋。先行方第一著翻出棋子的顏色,該色成為他的己方棋子;反之為敵方。
朝縱或橫向移動一枚己棋至鄰邊格至空格或低等或同等的敵方明棋處。例外:(卒)兵>(將)帥。
以消滅所有敵棋為勝,若是僵持不下則和局但是到最後只剩餘三隻棋則看每方棋子的等級總和。
中國象棋暗棋
台灣暗棋
台灣暗棋,在部分學童間俗稱小盤,「炮」能將一個棋子當作炮台跳過炮台吃掉對手的一個棋子,且不受階級限制(如下圖,綠色代表可吃子/移動,紅色代表不可吃子/移動){等級高低為(以紅棋為例):帥>士>相>車>馬>炮>兵>帥}

台灣暗棋
暗棋連吃玩法變體:象棋連棋
是否具有以下變體,應於賽前雙方決定之。

車衝馬斜:車可直走任意多步(不轉彎),在一步以上而且有吃子時,不受階級限制吃子;馬可走周圍一步,在斜走一步有吃子時,不受階級限制吃子。兩者直走一步有吃子時,不可吃比自己大的棋。
連殺:允許一方移動己方明棋吃掉對方明棋後,若落子之上下左右仍有可吃之對方明棋,不論數量可一路吃下去。炮亦能隔一棋跳躍吃子。連殺是允許連續吃子,因此沒有吃子而選擇走空格則只能走一步,不能多步;若連殺後無子可吃則必須停在吃對方最後一子之處,並無再走一步至空格。
暗殺:允許一方以己方明棋吃掉其上下左右之一枚暗棋,若暗棋翻開後係敵棋比己棋小或平等,己棋存活,敵棋出場;若暗棋翻開後係對方棋子比己方明棋大,己棋出場,敵棋存活;若暗棋翻開為己棋,視為單純翻棋,二棋皆存活。炮亦能隔一棋吃暗棋,車直走任意多步吃暗棋,馬可走周圍一步吃暗棋,三者均不受階級限制。車需走一步以上及馬需斜走一步吃子時,才可不受階級限制。暗棋手法為拾己方明棋壓暗棋上,連同明棋將暗棋一同翻開;若單獨翻開暗棋並非暗殺。僅是單純翻子。
空炮:炮可以跳過炮台跳到同一直線的空格,連殺狀況可以一直空跳。
中國象棋軍棋
象棋是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琉球地區所流行的傳統的2人對弈棋類遊戲。由於中國大陸稱西方的Chess為國際象棋,因此為作區別中國象棋;但台灣將Chess翻譯為「西洋棋」,因此象棋不需加中國二字來區別。

象棋與西洋棋及圍棋並列世界三大棋類之一,類似的有朝鮮將棋、日本將棋等。象棋主要流行於全球華人、越南人及琉球人社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歷史
詞義演變
象棋、象戲,在中文有多種含意:從古到今可指六博、彈棋、圍棋、雙陸、象徵的遊戲、中國象棋簡稱、各種象棋類遊戲。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指象牙作的棋子,亦可指象徵猛禽獵魚之戲的六博。因六博棋子有其他材質,也有人認為象棋就是表示六博是象徵的遊戲。《楚辭·招魂》:「菎蔽象棋,有六博些。」王逸註:「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棋。」、《說苑·善說》:「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遣策:「博一具;博局一;象棋十二;象直食其廿;象笄?三十;象割刀一;象削一;象口 口 口 口。」此詞也可用於彈棋、圍棋、雙陸等用有用象牙作棋子的棋類。
象戲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周,類似樗蒲、打馬的北周象戲,最早的意思是象徵的遊戲。後周武帝創作的北周象戲、編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戲名稱由此而來[5]。
唐宋以降,象戲可指象徵戰爭的象棋類遊戲,如寶應象戲、大象戲。北宋晁補之《廣象戲格·序》:「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宋後,象棋一詞才開始用在中國象棋,成為專稱。北宋也有人將雙陸當作象棋。象戲成為中國象棋的雅稱、古稱。
近代,象棋可廣指各種象棋類遊戲。
而象棋中的其一棋子象(相)完全源於古代印度象棋的同一棋子象,兩者走法完全一致,是走斜向兩格,即「田」字,也因此兩方的象互相不能夠攻擊對方。西洋棋中的象同樣源於印度象棋中的象,後來於約16世紀因為棋子上的兩個象徵象牙的突出部形似主教教帽,在英語被命名為主教,走法就從走斜向固定兩格變為斜向任意距離。
源頭
主條目:象棋史大同市小區居民正在下象棋

波斯象棋傳入中國成寶應象棋。最後中國人在宋代改造成中國象棋。德國西洋棋歷史學家Peter Banaschak指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玄怪錄》內沒有「炮」的寶應象棋是中國象棋的真正來源。

早期傳說與發
民間相傳象棋是始創於韓信。韓信被呂后監禁,本欲著作兵法,但被禁止,於是取紙筆發明一種「紙上談兵」的遊戲與獄卒玩,棋盤中以鴻溝為界(楚河漢界),韓信被殺死之後,獄卒退隱,並把此種遊戲定名為「象棋」。

在中國能確認屬於象棋類遊戲的棋類是唐代寶應象棋。唐代至宋朝時逐漸演變現在的中國象棋。明朝方以智《通雅》: 「象棋始於唐,周武之《象經》,非今之象戲也。」

有說法稱有一幅唐宋之間、主題為棋琴書畫的蘇州織錦,棋盤圖是八乘八的黑白棋盤,認為是唐朝的象棋棋盤,是將宋錦誤會是宋代生產的織錦。該圖案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由生產宋錦的蘇州織錦廠新設計的七彩重錦「琴棋書畫錦」,棋盤圖是取自西洋棋,並非唐宋古物圖案。

宣稱唐代武則天夢見與大羅天女下寶應象棋的說法,則為以訛傳訛,根據《唐國史補》、宋元話本小說《梁公九諫》中〈第六諫〉、《狄仁傑傳》、《天中記》、《淵鑑類函》,武則天是夢見下雙陸棋。

宋朝:現代象棋成形
北宋的象棋有大象戲與小象戲。據朝鮮李圭景說法《象戱圖法》記載小象戲沒有象,而有弩這兵種,其他則是將、士、車、馬、砲、卒(另一方寫成步)。

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北宋末至南宋時,已成為現代象棋的形式,將帥待在九宮底,棋子有用陶瓷或銅質,後者稱為象棋錢,為花錢的一種,有圖有文,錢文寫將、士、象、馬、砲、車、卒,並無帥、仕、相、炮、傌、俥等異體字區分,下棋時可能是一方執字面,一方執圖面;若兩面全字的棋錢可能以塗硃砂等方式從顏色上區分[22][23]。南宋晚期陳元靚所著的《事林廣記》中,記載了最早的兩局完整的象棋棋譜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龍出海勢」。

明朝
元朝至明朝初期,由於統治者不重視,象棋的發展處於低潮。明朝中葉起,象棋再度發展起來,並跨越明、清兩代,持續約三百年的盛況。明朝最著名的棋手是李開先(1502-1568年),棋力遠勝當時的國手。李開先留下《象棋歌》兩首,描述他的對局場面及心得,可惜並未留下棋譜。

明朝編著或出版的象棋譜有《夢入神機》、《適情雅趣》、《橘中秘》、《百變象棋譜》、《自出洞來無敵手》等。

清朝
康熙年間著名的圍棋國手徐星友(1650-?)也是一位象棋國手,他遨遊燕趙齊魯等地,盡數擊敗當地名手,有「錢塘雙絕」之譽。康熙末年,徐星友被另一位圍棋、象棋雙棲的青年棋手程蘭如(約1692-?)擊敗,讓出象棋的「棋王」頭銜。到了乾隆中葉,象棋大為盛行,人才輩出,著名的棋手有九派十一人,其中武進周廷梅尤為傑出。他走遍南北各省,擊敗各派名手,門生多達二百餘人。

清朝編著的象棋譜有《梅花譜》、《韜略元機》、《五大臣象棋譜》、《心武殘編》、《百局象棋譜》、《竹香齋象戲譜》、《淵深海闊》、《爛柯神機》、《反梅花譜》等;其中《心武殘編》、《百局象棋譜》、《竹香齋象戲譜》、《淵深海闊》號稱「四大排局譜」。

四大排局譜幾乎在同一時代產生,由於內容多挑選自當時流行的民間棋局,故有一些重覆者。代表清朝排局藝術高度水準的棋局為「七星聚會」、「蚯蚓降龍」、「野馬操田」、「千里獨行」,因其編排精巧、變化多端而引人入勝,號稱「四大名局」。

近代
清末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時局紛擾,象棋發展一時受挫。1930年代前期,曾出現過短暫的盛況。1930年9月,「華東、華南分區大棋戰」在香港舉行。華東代表為上海的周德裕、林弈仙,華南代表為廣州的李慶全、馮敬如。雙方大戰十六局,最終平手。其中華南主將李慶全係唯一不敗者,獲授「無敵」稱號。

次年初,「華東、華北分區棋賽」在上海舉行。華東代表為周德裕、萬啟有,華北代表為趙文宣、張德魁。比賽結果華東周德裕積分最高,由於當時華北有五省,華東指江、浙兩省,因此棋友尊稱周德裕為「七省棋王」。

籌辦上述兩次分區棋賽的象棋活動家謝俠遜本身既是象棋名手,同時也是西洋棋國手。他曾於1935年、1937年兩次遠赴南洋,名聲因而擴及海外。他還編輯了《象棋譜大全》、《新編象棋譜》、《南洋象棋專輯》等棋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官璘、陳松順、何順安、李義庭、王嘉良等棋手先後站到棋壇的第一線。1956年1月,國家體委宣布將棋類列入體育運動項目。同年12月,在北京舉行首屆「全國象棋錦標賽」,由當時的棋壇「第一人」楊官璘獲得冠軍。隨後,他又於1957、1959、1962年三次獲得全國冠軍,此時期號稱為象棋史上的「楊官璘時代」。

到了1960年代,楊官璘的霸主地位逐漸被來自上海的小將胡榮華取代。1960年,年僅15歲的胡榮華初次參加全國比賽即奪得個人冠軍。至1979年,他連奪十次全國冠軍(其中僅1962年與楊官璘並列),有「棋壇十連霸」之稱。1980年,來自湖北的柳大華打破胡榮華的連霸而奪冠,並於隔年再獲冠軍。此後,棋壇呈現群雄並立的局面,李來群、胡榮華、呂欽、徐天紅、趙國榮、許銀川、陶漢明等人先後在該項比賽稱雄。

棋具
棋盤
參見:中國象棋術語 § 棋盤術語

象棋的棋盤由9條縱線和10條橫線相交而成。棋子放在各條線的相交點上,並在線上移動。棋盤中間的一行沒有畫上縱線,稱為「河界」,通常標上「楚河漢界」字樣,象徵楚漢相爭時的鴻溝。據劉國斌考證古書與古棋具,棋盤寫有楚河漢界是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之間才開始有。河界亦有標上「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字樣。這一行的縱線實際上是隱藏的,並不影響棋子移動。

現行的中式記錄方法是:9條縱線,紅方從右到左用漢字「一」至「九」表示,黑方在自己的那一面從右到左用數字「1」至「9」表示。也就是說,紅方的縱線「一」就是黑方的縱線「9」,以此類推。第四條縱線(或第6條縱線)和第六條縱線(或第4條縱線)稱為「兩肋」、「兩肋線」,簡稱「肋」。棋盤上,劃有斜交叉線而構成「米」字形方格的地方,雙方各有一塊,稱為「九宮」,是將(帥)和士(仕)活動的區域。

中國象棋棋盤
棋子
棋子的顏色分為紅色和黑色(也有綠色和藍色代替黑色)。

在古代因為特殊顏色的顏料價格較高,故使用同意字或近音字來代表另一方同等的棋子,但最後也演變為特色。

雙方各有16枚棋子:

分別是一枚將(帥)、2枚士(仕)、2枚象(相)、2枚車(俥)、2枚馬(傌)、2枚砲(炮)、5枚卒(兵)。

中國象棋棋子
棋子通常用木材或塑膠製造。圓形的棋子上刻有文字,另一面空白。這個特色產生了中國象棋變體,特別是盲棋。

後來亦有出現立體的棋子,以人物雕刻(尤其是電影和漫畫人物)、物件等形象出現,但不普及,較多時會作為擺設裝飾。

勝負與和棋
勝負
對一般棋局來說,只要一方「欠行」或者被「將死」,又或者自動認輸,另一方即可得勝。欠行和將死定義如下:

當行方無子可走,一動,將帥就會被吃掉,稱為欠行,亦稱為困斃。
當行方的棋子占據了能夠攻擊對方的將帥的位置,準備在下一步吃掉它,稱為照將或將軍,簡稱將。
被將軍的一方必須應將,即移動將帥或別的棋子來化解。無法應將的情況稱為「被將死」。

比賽時除了以上的一般情況,還有其他方法判定勝負,略述如下。

首先超時的一方判負
作弊的一方判負(如事先協議故意輸掉棋局,則雙方皆判負)
連走兩步或以上的一方判負
移動對方棋子的一方判負
下出並非棋子的允許著法(如「馬行田」、「象行日」、「炮用車的吃法」、「兵卒在未過河前橫走」、「將帥照面」、「拐馬腳」、「塞象眼」等)的一方判負
雙方在若干步數之內都沒有吃過對方的棋子,由裁判決定結果(通常例勝之局判勝負,例和之局判和)
長打(即長捉、長將、長殺、或一將一要殺)的一方通常判負,以下為例外情況:
將帥可以長捉(是指「可以用將/帥來長捉對方的棋子」,不是「可以用自己的棋子來長捉對方的將/帥」),雙方不變判和
兵卒可以長捉(但不包括長將或長殺),雙方不變判和
雙方互相長打(即攻守雙方輪流犯規),而且每一方犯規的棋子數目相等,如「一打還一打」或「二打還二打」,雙方不變判和;反之若不相等,如「一打還二打」,則犯規較多的一方必須變著,不變判負
和棋
符合以下情況該局將做和:

形成公認的雙方均無法取勝的簡單局面,稱為「死局」(類似西洋棋的國王對國王單騎士等局面),例如雙方均已沒有進攻棋子,又或者單車對士象全,五底兵單炮雙象對單王等。
一方提和,另一方接受提和,稱「協議和局」。
從任意一步開始,60回合內雙方均沒有吃掉任何一個棋子
長跟、長兌、長攔、長獻、一捉一閑、或一將一閑,循環三回合後可判
記譜方法
中式記譜法
棋盤上的坐標是對每個棋手由右至左的9條直線分別為1至9路。紅方用漢字(一、二、三……)書寫,黑方用阿拉伯數字(1、2、3)書寫 中式記譜法一般使用四個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

第1字是棋子的名稱。如「馬」或「車」。
第2字是表示棋子所在直線(路)位置的數字。紅方用中國數字,黑方用阿拉伯數字。
當一方有2個以上名稱相同的棋子位於同一縱線時,需要用「前」或「後」來加以區別。例如,「前傌退六」(表示前面的紅傌退到直線六)、「後砲平4」(表示後面的黑砲平移到直線4)。士象不需要以前後來判斷,因為縱使是在同一直線上,也可以憑第三個字(進退)知道是移動哪一隻。兵卒在特殊局面下的記譜方法(主要創作排局時遇到的多,實戰也可遇到):當兵卒在同一縱線達到3個,用前、中、後來區分,達到4個,用前、二、三、四(或後)區分,達到5個,用前、二、三、四、五(或後)區分。當兵卒在兩個縱線都達到兩個以上時,按照舊的記譜方式舉例:前兵九平八,此時可省略兵(卒),記做前九平八,以達到都用4個漢字記譜的要求,此表示方式已在中國象棋DhtmlXQ動態棋盤上實現,是對中文記譜方法的一個重要完善。

第3字表示棋子移動的方向:橫走用「平」、向前走用「進」、向後走用「退」。有時也可以用「上」、「下」代替「進」、「退」。
第4字是表示棋子前往的目的地。
如果是只能直行或橫行的棋子,在直行時表示步數,橫行時表示目的地直線(路)位置的數字。如果是只能斜行的棋子,表示目的地直線(路)位置的數字。當棋子只能直行進退一步時可省略。

如果記譜只包括中局或殘局部分,一開始就輪到黑方走子,那麼紅方的步數會標上省略號。以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例子,記載中炮屏風馬對三步虎的頭3步:

步數 紅方 黑方
1. 炮二平五 馬8進7
2. 傌二進三 砲8平9
3. 傌八進七 車9平8
(「炮二平五」表示紅炮從二路平移到五路;「馬8進7」表示黑馬從8路向前走到7路。)

速記法
為了適應形勢需要,提高記錄速度,有人對原來的中式記譜法記錄進行了改革:

把數字改為阿拉伯數字;
將四個字改為三個字——去掉第三個字(運動方向),改用短橫線。在第三個字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進」,在上面畫一條橫線表示「退」,不加橫線表示「平」。
如:炮6\overline {2}(炮6退2)、車72(車七平二)、後車\underline {2}(後車進二)。

西式記譜法
西式記法將中式記法轉成英文字母和數字。各種棋子H(Horse – 馬)、R(Rook – 車)、C(Cannon – 炮)和P(Pawn – 兵)代替。「平」用「=」或「.」代替;「進」、「退」和「前」、「後」分別用「+」、「-」取代。

馬2進3(H2+3):黑方在第2條直線上的馬向前再轉左,走到第3條直線上
俥一進一(R1+1):紅方在第一條直線上(即最右方)的俥向前一步
後砲平4(C-=4 / C-.4):黑方在某條直線上有兩隻黑砲,將較近黑方自己的一隻移動到第4條直線
棋局階段
象棋的全局通常會被分為開局、中局、殘局,這三個階段。各階段之間無明顯分界。大抵雙方各走八至十二步為開局,至雙方只餘一、兩隻大子(車、馬、炮)為殘局,其間為中局。

開局
主條目:象棋開局

開局主要是布置棋子的去向,為之後的作戰打好基礎,作好準備。因為在棋局開始時,棋子的位置是規定的,所以出現了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常見開局。

流行的先手(紅方先走)開局計有:
炮類:當頭炮(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簡稱「中炮」)、過宮炮(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又稱轉角炮)、士角炮(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及冷門的巡河炮(炮二進二或炮八進二)等。
馬類:起馬局(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及冷門的邊馬局(馬二進一或馬八進九)。
象類:飛象局(相三進五或相七進五)。
兵類:進兵局(兵三進一或兵七進一,也叫「仙人指路」)及冷門的邊兵局(兵一進一或兵九進一)。
流行的後手(黑方後走)應局計有:
應中炮類:
馬局:屏風馬(馬8進7 +馬2進3)、反宮馬(馬2進3 +炮8平6 +馬8進7)、單提馬(馬2進3 +馬8進9)等。
炮局:列手炮(炮2平5,與先方反方向)。
應起馬類:進馬(馬2進3)、進卒(卒7進1)、升象(象3進5)、還炮(炮8平5)等。
應飛象類:進卒(卒3進1)、還中炮(炮8平5)、過宮炮(炮8平4)、士角炮(炮8平6)、順象(象7進5)等。
應進兵類:對兵(卒3進1)、卒底炮(炮8平7)、還中炮(炮8平5)、飛象(相7進5)等。
中局
主條目:象棋中局

中局與開局不同,無以跟從棋譜走法。並且中局的棋子很多,變化很大。故此中局往往需要花費最多的時間來思考。

進攻戰術計有:
棄子入局(讓對方吃掉己方車、馬、炮大子而獲得殺入對方大營的勝勢,或犠牲己方大子去破丟對方士象而致勝)
運子取勢(調動子力成有效進攻力量)
兌子搶先(透過等量子力交換而獲得主動權)
防守戰術計有:
反棄子(回獻己方大子拖延對方進攻,以致反擊)
運子反攻(調動子力防守,以致反擊)
兌子求和(透過等量或不等量子力交換,消耗對方進攻力量,達致和棋形勢)
殘局
主條目:象棋殘局

殘局承繼了開局和中局,走到了棋局的尾聲。通常雙方各剩下兩隻強子(車、馬、炮)時,就可說是進入了殘局階段。

經過在中局雙方的吃子,使棋盤上的棋子減少了,雖然還有很多變化,但比起中局要平穩一些。

殘局一般可分為兩種:定式殘局(就是有譜可依的,例如「單馬勝單士」、「單車不勝馬雙仕單缺相」等),和實戰殘局(就是無譜可從的),例如「馬炮雙兵仕相全對雙炮雙卒士象全」。

象棋文化
棋譜
主條目:中國象棋棋譜

棋譜是一盤棋局發展的流程紀錄,多是古今中外的對局,或者是某人排擬的棋局。目前這些棋譜都會刊輯成書供人閱讀。由古至今,出現過不少的象棋棋譜。不過比較出名的,多數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棋譜,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譜》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數十年才大量出版成書。

另外很多象棋大師、著者都撰寫過很多棋譜研究不同的開局、中局、殘局。胡榮華著的《反宮馬專集》和楊官璘著的《弈林精華》、《弈林新編》便是好例子。

術語
主條目:中國象棋術語

傳播
近年來,由於下象棋可以提升孩子腦力發展,象棋用作教育在各大城市顯得非常普遍。在發展象棋的工程中,象棋棋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地棋院如雨後春筍。中國大陸近代設立多家官辦及民辦的象棋棋院,中國香港則有中國香港棋院等等,在海外例如東南亞國家中,馬來西亞首間專業棋院的弈智棋院則在發展象棋教育辦得非常出色,也使到象棋這中華文化得以傳播。

琉球
琉球象棋(沖繩語:象棋)實與中國象棋無異,而與日本將棋相差甚遠。象棋傳播到琉球的時間尚不確定。

越南
必不敗步法
自古以來,無數棋手鑽研棋法,尋找必勝之法。到二十一世紀初,依然沒有報告指出有任何棋手未嘗一敗。但在博弈論中,可以通過數學歸納法可以證明如下定理(策梅洛定理):任何能在有限步內結束的二人棋類遊戲,都必定存在著一方有必不敗之法。也就是說,中國象棋是部份解構的已解遊戲。

與對弈相關的成語、俚語和歇後語
觀棋不語真君子,舉棋不悔(起手無回)大丈夫:希望觀眾不要出言指導,棋手不要悔棋。
會下的當車,不會下的當兵:形容有識人之明者,方能找到人才。
鬥棋勿鬨,後果自負:說明觀眾出言指導,如果一方因此輸棋,則該觀眾必會遭到報復。
馬入中宮,非死即傷:形容處境危險。閩南話中亦有類似歇後語,若馬踩入宮,沒死嘛帶傷。
過河卒子,有進無退:形容已無退路,騎虎難下。
只會喫卒,不會喊將:比喻捨本逐末。
卒子過河可橫行:比喻事物雖小,卻有大作用。中國大陸則有「小卒過河頂大車」、「卒子過河當車使」的說法。
黑卒講作紅帥:比喻顛倒是非。
事急馬行田:比喻事態緊急,便宜行事,不照正常規矩。
馬前塞卒子,蹩腳:指物品的品質不良,或人的才能低劣。
楚河漢界:比喻壁壘分明。
王不見王:原本指飛將規則,後指不分高下的兩人,互不相容,不願相見。
放馬後炮:比喻事後諸葛。
飛象過河:比喻急功近利,不按常規。
將軍抽車:比喻藉由攻擊對方要害以謀取重要利益。
棄車保帥:比喻放棄重要利益以保全大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棋品如人品:個人的性格優點及缺點常常在下棋的過程也會反映出來
象棋上的老將:比喻死也不敢出那個框框/出不了格
軍棋比賽:比喻紙上談兵
小卒過河:形容一步一步往前拱
看棋只看車馬炮:形容不識相
炮打老帥:將軍
下棋丟了帥:比喻輸定了
重炮將——無子墊
馬回頭——不如驢
一盤象棋下三天——棋逢對手
豆腐板上下象棋——無路可走
圍棋盤裡擺象棋——不對路數(不識譜)
棋盤上的士象——不離將
枯木刻象棋子兒(又作唐槐木做象棋)——老兵老將
象棋的士子——專走斜路:諧音,專走邪路
趙匡胤下象棋——輸打贏要
象棋之車——橫衝直闖
軍棋盤裡下暗棋——對不上格
象棋盤上打仗——沒船也要過河
象棋子走在線路上——格格不入
賽事
世界象棋錦標賽
亞洲象棋錦標賽
亞洲象棋個人錦標賽(舊稱亞洲城市象棋名手邀請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