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想打開直播關注球隊重要的比賽時,正在課室裡、辦公室裡,或是馬路上、人行道上。有人監督著、無法停下腳步,顧及安全也不敢拿起手機。



無論NBA對你而言,單純只是茶餘飯後的娛樂,抑或是「精神糧食」,不可否認地,這最高殿堂等級的賽事,對我們感官上,已經造成極大的衝擊。



視覺上,有強力的灌籃秀、優美的投籃弧線;聽覺上,主播球評的賽事轉播、場館內群眾的鼓譟聲響;心覺上,賽前賽後的話題與故事、收穫的體悟與學習。



這般感官上的享受,在社群網絡出現之後,更是超越了時間與距離的限制。對於球賽,我們更能立即性地掌握情報、對於球星,我們更能揭露他們身為「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對於日常生活的衝擊,人人感受到的NBA也是迥然不同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四天的NBA Diary 中,想和大家聊聊,在這個社群網絡以倍速成長的世代裡,NBA帶給我們的享受,以及必定到來的衝突。



【小狼的NBA Diary 11.07.2017】

享受,球賽的多重角度



今天在一門通識課上,欣賞了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刺殺據點(Vantage Point),是2009年的片,挺久的了。



不過不是要來劇透的,只是覺得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很特別:23分鐘內發生的,節奏極快的事件中,透過不斷地倒轉、重播,以不同人物的角度出發,帶出事件的全貌,原先懸疑的案件也經過這樣的敘述,漸漸清晰。



球賽亦然。



48分鐘的比賽,球員、裁判們全力以赴奔跑著;教練帶兵,和球員一條心;紀錄台在每一個play中,記錄數據與時間;轉播單位盡心盡力地,描述球賽的進行、分享一些花絮;觀眾們想達到付費入場的最大滿足感,於是不停鼓譟;聯盟則透過進場的觀眾,收穫最大利潤;就連擦拭球場地板的清潔員,都是一刻不得閒。



還有太多太多的角度,造就了一場球賽的完整,在許多人的心中,如此理所當然的感官衝擊,背後是紮紮實實的努力和拚搏所堆積。



甚至連一種「非人」的角度,都正在影響著球賽的進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的「回放」機制。



【小狼的NBA Diary 11.08.2017】

衝突,越演越烈的爭議判決



這三天下來,從Melo、Steph,到Russ的爭議判決,都是透過比賽中途看回放影片所裁罰的。已經為此撰寫了一篇文章,就不在日記裡多談。



後來想想,聯盟如此謹慎裁罰的原因,是以保護球員作為出發點。也是,畢竟賽季進行至今,已經有太多太多的球員因傷退出比賽。但我想,在這之間的衝突,也勢必得做出取捨。



【小狼的NBA Diary 11.09.2017】

享受,「聆聽」比賽的經驗



早上剛結束一門課程,勇士和灰狼的比賽正要開始,我心想透過吃飯時間觀看比賽。但其實,在走出教室前,我已經打開了直播。



走路、牽車、騎車,到了餐廳,所走的每一段路,我無法拿起手機,於是比賽的內容全是用「聽」的,沒有畫面、沒有。



但因為看勇士的比賽看久了,一些Oracle Arena會出現的聲音,特別熟悉:熟悉的主播Bob Fitzgerald、球評Jim Barnett、籃框、籃網與球接觸的聲音、群眾對於浪花兄弟出手時,期待的聲調起伏等等。



所以當我聽到某些聲音,就能知道球是進或沒進了,那感覺很奇妙。



我是第一次這樣「看」比賽呢。很享受,也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狼的NBA Diary 11.10.2017】

衝突與學習,社群網絡的衝擊



社群網絡的發展,無形中增加了比賽的話題,與更多的觀賞角度,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近期的兩篇關於”Mood”的,對球員而言,再平凡不過的IG貼文,也能成為炒作的話題,很奇妙,但也是必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