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加拿大的籃球人才輩出,有耀眼的明日之星如R.J.Barrett、Jamal Murray、Andrew Wiggins和Shai Gilgeous-Alexander:扎實角色球員如Khem Birch、Tristan Thompson、Dwight Powell等人,這幾年NBA的名單上不斷有優秀加拿大人出現,讓他們成為不可忽視的籃球強權。看著現在加拿大的籃球風氣如此興盛,或許你很難相信二十年前這個國家是沒麼人知道籃球這項運動的。而帶領人們了解此運動之美的,是一個美國人,他的名字叫做Vince Carter。



命運說來奇妙,如果暴龍當年選秀沒有做出交易,將Antawn Jamison送去勇士換回Vince Carter,那麼暴龍球團也許不會像現在這樣願意投入大量資金經營球隊,畢竟加拿大現在的籃球市場是Carter當年打下的基礎,如果沒了Carter,想必也不會有現在的經營規模。暴龍擊敗勇士的奪冠結果,也許早在二十年就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如果沒有Carter,暴龍也許仍像剛建隊前三年時那樣掙扎。雖然兩者相隔年代已久,但我相信Carter當年的付出,多少對暴龍今天的成功造成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1998年選進Vince Carter以前,就像從1995年起就擔任暴龍隊播報員的Leo Rautins所說,這裡完全是個屬於冰球的國度,沒什麼人了解籃球,更遑論花錢買票支持球隊了。當時許多人不看好將籃球隊擴編至加拿大,沒有粉絲基礎,氣候條件不好,種種因素都不看好當時在多倫多設立一支NBA球隊的決定。當時暴龍隊最缺乏的,就是關注度,畢竟有關注度球隊才會有收入,才能改善球隊現況。引起關注最好的方法,便是出現一個可以吸引眾人目光的明星,這個通則幾乎可以用在宣傳所有事物上,對於加拿大籃球來說,這個明星就是Vince Carter。



有一些認識這種運動的人,但也有很多人對其一無所知,當暴龍球員在主場罰球時,有人揮動加油棒,發出加油聲之類的,這可不對呀!應該是敵隊球員頭罰球時才騷擾他們吧!­- Leo Rautins



1998-1999賽季,Carter初試啼聲,立刻就吸引了一些目光,場均18.3分5.7籃板3.0助攻搶下了當年的最佳新秀,並帶領暴龍從上個賽季1成95的勝率,上升到了4成60,除了個人表現亮眼外,更能帶領球隊獲勝。隨著勝場數的增加,多倫多人也慢慢注意到了這支新創立的球隊。當然,真正吸引球迷目光,將暴龍隊帶進話題中心的,還是Carter在2000年灌籃大賽的精采表演。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0年明星賽的當天,甚至出了一場意外可能讓這場震古鑠今的灌籃大賽成為永遠的遺憾,當時Carter原本要搭乘前往明星賽球場的車消失了,參賽者們一度無法前往場地,好在最後他們找到了一輛房車載著他們前往場館,而剩下的,如同人們所說,就是歷史了。





這場灌籃大賽徹頭徹尾地掀起了加拿大當地的籃球熱潮,粉絲們開始知道暴龍這支球隊和Vince Carter這號人物;轉播單位開始願意播報暴龍隊的比賽。Carter把多倫多暴龍隊帶進眾人的目光中,讓世界各地的球迷開始認識暴龍隊,甚至於認識多倫多這座城市。同時,也帶出多倫多人的認同感,讓他們能驕傲的告訴世人:「我們城市有暴龍這支球隊。」



大家都拍著胸口說“對,這就是我們,看見了吧,這就是我們”一切都不再重要,因為在那一刻,所有人都變成了小球迷,Shaq、KG,他們像小球迷一樣拿著攝影機崇拜我們的球員 – Drake



我想,之後的故事都是其次,最終因為管理層的換血導致Carter與暴龍不歡而散,或許造就了些許遺憾,但不可磨滅的是他對這支球隊,甚至是這個國家所作出了貢獻。Carter讓球迷們開始認同暴龍這支球隊,產生歸屬感的同時自然就會願意掏腰包來支持,如此才有球隊營運的基礎。同時,Carter也讓球員們開始願意來多倫多效力,要知道當年多倫多只有3、4家夜店,這對於習慣豐富夜生活的美國球員來說可是惡夢,因為這個考量很多自由球員不願意來多倫多打球,而Carter那時就因為這樣在多倫多投資了一家夜店,最後那家夜店把美國的包桌文化帶進加拿大,讓球員在多倫多的夜晚也有個去處宣洩壓力。種種事蹟都顯示如果沒有Carter,加拿大籃球不會有現在這樣的規模。

返回頂端